落实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落实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

李江 雷佳秀

丹凤县初级中学 陕西省丹凤中学 726200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化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其中,将核心素养纳入课程标准是基础。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的关系,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术质量标准。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改进课程实施,完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的关键是建立教师普遍能力(教师核心素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机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是指导考试评价的关键,应按照学术质量标准开展考试评价,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学科素养;课堂教学;研究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旨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教育目标体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进而真正实现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础的教育改革,是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实施,促进教师培训,引导考试评价,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


  1. 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


(一)重新组织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为了将核心素养纳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应予以重组。现代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具体的教学目标,即描述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教学建议,又称“机会标准”,是为保证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而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组织和安排,重点处理和教学方法,以及学校平台。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环境营造等。四是质量标准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育后,在知识技能、继续教育和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学位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具体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科都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去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第二,内容标准和机会标准是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保障。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习部分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安排学科的知识,并根据素养培养目标和学科内容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三,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习中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可以提供判断依据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核心质量和质量标准,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内容标准,也可以用于指导教育评价和监控的核心素养程度,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而不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素养,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培养的,而是需要多学科、多知识、多能力的共同作用。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育个人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已基本形成。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各个学科需要根据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科的特点,发展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到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核心素养旨在整合各学科,共同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在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时,应注重学科整合的理念,摒弃学科解构的理念。否则,很容易导致各个学科放弃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被分解成与学科具体内容直接相关的零散部分。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应该是死板的、僵硬的,而应该是柔和的、相互联系的。超越这一点便是否定核心素养本身。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很容易导致地区主义泛滥。这样,核心素养就会发生变化,不能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科融合的作用。


(三)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其终身个人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能力,必须是一种相对宏观和广泛的素养。当前课程标准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定义,尽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说明,但是如何将其描述得更加详细,大部分的科目学习到什么程度的要求并不明确,难以量化、分级,缺乏明确、具体的绩效标准,导致各地区、各学校评价教育质量标准不一致。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术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要求与质量要求有机结合,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1. 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

(一)改进基于红外读写的教材编写结构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体现,其能清晰地引导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是教材需要发挥的作用。应该看到,教材改革调动了教材编写的积极性。他们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学理念转化为教材。然而,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被改进。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就必须在教材编写中,突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

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教材要符合“以学科为中心”的理念,特别是在编写“科学、社会、艺术”等跨学科教材时,更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科以上的综合素养。单一学科教材的编写也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为综合能力素养的生成提供学科支持,不能只注重学科知识,而忽视人的整体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研究,教师可以鼓励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开发更多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无论是转移知识、拓展思维、组织活动还是互动,都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具体来说,有三点体现。

  1. 首先,从“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情境”,注重创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

  2. 从“知识中心”向“能力(素养)中心”转变,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素养。

  3.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 基于核心素养指导考试是抓手

(一)按照学术质量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学术质量标准评价学生是推进核心素养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术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核心素养体系制定的学术质量标准,主要规定了学生完成不同学科、年级的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从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的改革

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从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变。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考试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工作,特别是对中考等高难度考试进行了改革。科学化、规范化的考试技术和流程已经成熟,标准化的考试流程、作文计分误差控制和考试命题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然而,认真反思近年来中考考试内容和命题质量,题目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素养,能否检验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解决负责任问题的能力,恐怕教师们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燕芳.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教育[J].中学生物教学,2017,(06).

  2. 朱慧珍.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教学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