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曾泳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核心素质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科教学不再简单的对知识进行传授,而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从而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初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引言

在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区域地理学习开展,其属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区域认知水平,进而促使学生能够采用区域视角和思维品质解决实际问题。

  1. 区域认知

区域通常指人们根据地区表面的差异,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区域内部体现了同质性,但是区域之间具有差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属于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区域认知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客观世界以区域的形式呈现在人的头脑中,学生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知识,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析区域地理现象以及掌握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技巧,以期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初中地理课程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区域性特征体现在地理课程内容当中,展示不同区域的人文自然特点,阐明不同区域地理情况。

  1. 初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现状

现阶段,初中学生对于区域尺度、区域位置、区域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来说,很多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和技能掌握情况不乐观,一些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理解不透彻,整体区域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不同学生对区域认知能力各个构成要素掌握情况存在差异[1]。此外,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教师对地理区域认知能力落实培养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地理课堂教学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不足方面,并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其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3.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3.1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原则

3.1.1循序性原则

学生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逻辑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序开展。区域地理内容比较复杂,在培养学生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时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逻辑。在培养过程中要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在认知区域地理位置时,学生认知过程需要经过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分析及评价。

3.1.2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更多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间渐进性和阶段性。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强化。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知到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长期任务,学生在开始学习地理时,就要开展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连续性。

3.1.3生活性原则

地理课程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要严格遵循生活性原则,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时常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了解地理背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2]

3.1.4因课制宜原则

在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时要具体的落实到每一章节当中,由于培养重点存在差异,因此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因课制宜原则能够为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3.2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3.2.1区域划分

为了便于认识区域,将区域按照不同的尺度和属性进行划分,初中阶段区域划分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意识到通过区域划分可以认识和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培养区域划分意识,并且明白区域是根据人们认识需求来进行划分的。第一,利用地理教材目录建立区域尺度划分思想,不同尺度的地理事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进行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编排时,要注重对区域尺度划分的合理体现,充分展现大尺度到小尺度、整体到局部的划分理念,以便于学生对地理教材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第二,巧用案例来培养学生区域属性划分意识。通常情况下,区域构成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涵盖了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属性的形成,为区域划分提供参考依据。将同一区域根据区域属性差异可以划分为不同地区。初中阶段地理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区域的属性进行划分,初中学生掌握区域属性划分的依据可以采用不同属性划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区域划分的依据,但是缺乏区域划分意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属性区域划分,提高学生的区域划分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按照不同属性划分的不同区域地图,其次对同一区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再次鼓励学生思考可以按照什么属性划分中国不同区域,最后在观看地图和思考寻找例子中形成按属性划分的意识。

3.2.2区域位置

区域位置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区域位置学习要掌握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等,地图是学校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在学习区域位置教学时不仅要具备选图、读图的能力,同时能够使用地理术语对其位置进行描述。地理教材中丰富的配图有助于学生学习区域位置,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初中地理教材的挖掘。第一,要充分利用地图读取区域地理位置,首先要看图例,掌握地域的基本信息。其次要定位,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地理位置,并借助不同颜色在初中地理课本上给予准确区分。再次,进行标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图纸上利用红笔找到并标注重要信息。最后,进行描述,对图中标注的信息进行整理,使用地理术语描述图中所提取的信息,同时要保证其专业性和准确性。第二,层层递进设置问题,深入学习区域地理位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实际教学时,提问要重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问题数量要结合知识难度,如果问题过少会导致深度不够,反之问题过度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此外,在提出问题后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问题的难度把握时间,同时要留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思考。

3.2.3区域地理特征

在整个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理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区域特征由不同地理要素相互影响而形成,在实际分析时要抓住核心要素[3]。区域地理特征一般涵盖了自然和人文特征,前者涉及到气候、植被、地形等;后者涉及到民族、人口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特征产生了直接影响,而自然地理特征比较复杂,导致学习难度大。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可以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区域地理特征,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合理的使用导学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整体把握区域地理特征,正确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思考,从而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组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区域地理特征构成要素较多,同时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各个要素以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尽可能的将单一要素进行整合,把握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3.2.4区域关系

区域关系指的是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内部之间存在联系,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随着区域等级的升高而使得区域内部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区域差异性。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学习区域联系时要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联系,同时区域联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此外,不同区域构成要素也存在差异,在学习区域差异时要可以引用表格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区域之间差异性。

3.2.5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重点要重视人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区域发展时要充分了解区域发展情况,辩证的看待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制定合理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到地理教学当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打开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现状的能力。发展是连续的过程,随着时代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区域发展也会变化,因此要使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进而能够准确的把握区域发展方向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注重对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代文.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冯虎,刘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7-10.

[3]张健琴.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21(1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