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新路径

梁大芬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一小学 四川省达州市 635100

摘要: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开展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得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增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成效的可靠途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人类漫长历史的发展进程职能[1]。数学文化既包括数学内在本质和数学发展规律,又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文化。从数学学科层面而言,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如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使得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学习必备的技能。例如,在围绕“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点展开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此环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与小数相关的数学文化故事,借助趣味性、生动性的故事,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得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当学生的兴趣被数学文化故事所吸引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讲解数学知识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当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小数乘法”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

二、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好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2]。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基于数学文化视域,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与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数学文化,如“唐朝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句诗中就隐含着图形平移与旋转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这个数学文化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数学文化故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目标。学生们在数学文化故事的吸引下,会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极大兴趣,如此就对于他们数学思想的形成很有利。在之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懂得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从而掌握较强的学以致用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锻炼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强化对图形平移、旋转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三、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运算能力

推理与运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3]。当学生掌握了该项能力时,就能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数学文化视域,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文化的驱动下,深入对知识点的探索与发现,从而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学习能力的强化。以“可能性”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为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一个关于数学文化的故事,让学生可以在了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点。实际授课过程,教师在讲解完数学文化和教材基础知识点之后,给学生预留随堂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方式锻炼数学推理与运算能力。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又可以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教师借助适当的数学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培养学生的建模和分析能力

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是强化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的关键[4]。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应用程度偏低,加之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对于他们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很不利。为了突破这种状况,在日常授课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增强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日后学习更加高难度的知识点打好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例如,在“比和按比例分配”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入“黄金分割线”的数学文化故事,带领学生从数学文化故事中了解比例知识点。在数学文化的驱动下,学生能够逐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且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如此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都非常有利。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建模思想,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

结束语:

概括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采取可靠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与运算能力、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策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开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22(04):183-185.

[2]陈斌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96-97.

[3]缪春芳.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与学——浅谈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教师,2022(01):33-35.

[4]马成龙.试析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新课程,2022(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