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

王严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昆仑路小学 462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能够了解计算的规律,明确数和运算的意义。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结合算理和算法,让学生在理解计算道理的基础之上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学生能力更深层次的锻炼以及培养。本文分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策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和算法;意义;策略;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更应该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算理和算法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总之,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数学课本内容以及学生进行分析,才能够实现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规划

小学数学课本中计算教学,无论是从小学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阶段均有涉及,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基础计算的方法和推理模式,则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也可以为高阶段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并不注重将算理和算法有效进行融合。主要原因在于,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课程的时间又比较紧张,教师需要在每一节课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由于缺乏时间的合理规划,在算理和算法融合这一板块中预留的时间较短,很难真正地让学生领悟算理和算法,更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各项能力。

(二)教师未注重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都比较注重强调算法的传递,即直接地告诉学生数学运算的规律,并不会让学生自主地对数字的运算进行探究,了解其中的算理,并对算法进行总结。还有一些教师在算理和算法之间并没有融入一些模式,让学生进行过渡。这和教师长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之下,教师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算理和算法融合的模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进行融合,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归纳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数学运算的规律进行掌握。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在将算理和算法进行融合时设置的模式过于单一。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融入日常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对算理分析的兴趣

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数学知识均是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进行呈现的,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算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选择学生接触较密切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或者是案例,让学生在熟悉感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对算理分析的兴趣。例如《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教学中,该节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对10以内的数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该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分析。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现出这样一个画面:有两个小朋友正在浇水,后来一个小朋友离开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请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浇水?其实从最后一个画面,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浇水的小朋友一共有3个。但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算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画面用火柴棒表示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加法和减法的符号进行展示。在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就了解了2-1+2代表的含义以及其中运算的道理。

(二)融入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推导算理依据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算理的依据进行推导,再根据算理的依据进行总结,形成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迁移。而在引导学生推导算理时,需要教师融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就是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主,设置一些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对计算的道理进行推算。

(三)小组合作探究,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迁移

在实现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有效迁移时,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算理进行探究,对算法进行总结。小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其可以汇聚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构建一个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实现算理和算法融合的过程中,该种方式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能力。例如《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一位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推理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因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归纳能力。故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小组将一位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计算列在了草稿纸上,对比两者在加减法上的异同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得出在计算的时候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如果突破十,就需要向前一位数进一。在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学生在小组内部又开始探究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运用原来的规律进行实验,对最终的结果进行验算。比如321+15这个运算,小组内部一名学生将其拆成三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如321+5+5+5,得出答案336。接着学生又通过刚刚的规律计算这个加法,直接得出答336,和正确答案一致。其他同学依次进行验算。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充分进行探讨,并对算理和算法进行总结,并实现两者知识的迁移。

三、总结

算理和算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凤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J].天津教育,2020(34):87-88.

[2] 吴磊.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研析[J].读写算,20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