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段颖

重庆市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

摘要:学校绘画活动的开展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而非为学校培训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于是,教师们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就需要立足该阶段美术教学特点,以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并引导其自由地思考,从绘画中表现他们的潜在的情感,以便实现美术个性的培养。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尝试着运用以下方法指导学校学生开展“随手画”的创作。

关键词:思维能力;随手画;小学美术

引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决定我国未来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标规范指出,在开展学校新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高度重视训练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先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再训练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然后,再训练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业生涯、社会工作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小学美术有着特殊之处,作为一个培育学生创造意识、促进发挥学生创造思想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对他们来说必不可少。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美术过程评价单一

小学美术过程评价的独特性表现在:第一,美术过程评判的主体比较特殊。但实际上,教师才是评判整个美术过程的主体。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自身评判和同行评价都更受关注。其次,对于美术过程的评判标准也是比较特殊。一般对于美术过程的评判标准都是通过形式上来完成,就如同物体形状合理,色彩也适合于物体性质一般。而教师所关注也通常是美术技巧与理论知识,至于学生在美术中所体现出丰富情感、耐心、细腻,以及生动有趣故事情节等却并没有特别重视。由于在这些方面不能获得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导致学生在今后美术学习中无法倾注过多感情与耐心,导致削弱学生美术学习激情,这对学生在今后美术学习中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2、小学美术受重视程度不够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一些小学,这种教育过程甚至有被削弱的趋势。首先,从班级安排角度来看,一些小学将艺术课课时减少到每周两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课往往是“借来的”,艺术课课时数量不足;第二,从鼓励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些学校倾向于在成绩评估、荣誉评估甚至专业资格评估中偏重语文、数学等学科,在艺术教材方面投入较少;最后,一些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对美术产生负面情绪。学生更愿意花大量时间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艺术的研究将不再感兴趣。

3、美术授课模式单一

创造性思考是人类大脑最独特的功能,同时也是人类大脑功能的最高体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丰富程度,与其对人脑潜力的开发利用有着很大的关联。它是指按照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能动的思考活动。而小学美术课程授课过于单一,教师不善于发现创新教学思维,教学一直采用临摹,讲解,观看一种形式,没有具体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明确教学任务。

二、“随手画”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1、加强学科融合

学校艺术课程和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方面共同发挥作用。“随手画”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加强与课程融合,并充分发挥各种课程的教学功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孩子把掌握的数字、语言等基础知识运用在随手画中。例如:在讲授人体动态绘画的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想体育活动中到的动态进行创意,只有多联系具体事件和具体环境,才可以真正提高他们的感知力和思考技巧。

2、大胆想象,释放学生艺术潜质

绘画也是一个艺术学科,因为艺术更讲究对生命的再加工,而不是还原与复制。“随手画”与通常意义上的绘画教学,最突出的不同点就是前者的随机性与随意性,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束缚学生的幻想,同时学校应该重视教育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释放学生蕴藏在大脑里的想象风暴。教师要及时举办随手绘画比赛,让学生们自由地挑选随手的绘画对象,然后自由作画并上色,画完之后开展随手画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围绕自己的“随手画”作品说一说为什么要给狮子身上画上老虎一样的迷彩纹?为什么要在漆黑的夜晚画一个太阳?等等。通过各自的演绎,引领着学生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变成了艺术上的合理。学生将故事融合在随手绘画练习中,不管对提高学生的绘画素质或者美术表现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实用价值。

3、深入生活,丰富创作内容

无论是在学生的创作意识上,还是在情感释放上,教师都应当加强积极思维与正能量传递的引导。有的同学在选择美术绘图的起初会对绘画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不能做出一种好的教育影响,但在绘画课程上采取随手绘画的教学方法,则能够使学生不受传统绘画课程的影响,在课堂上最好的表现。老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随手绘画作业做出正面的创作指导,不管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也要做出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不要对美术课出现负面的感受。例如:在《农家小院》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题材,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和寻求创作灵感,并掌握创造心态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小团体活动随手绘画作品。团体工作注重学生之间的协调与交流,可以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合作意识与分享能力,以此加深他们对同伴的理解与接纳,对他们日后进入社会工作有着重要。引入自评和互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同伴的闪光点,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与优势互补。集体创作和互动辅导不仅丰富学生的思考模式和思维空间,美术技能更是达到飞跃,而绘画教学也事半功倍。由于学生并未接受过专门的绘画培训,所以在接触美术时需要有效的引导。

结束语:在学校绘画教育过程中,“随手画”有着十分巨大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更新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设定教育环节,多关心学生的心里想法,从而使孩子们会用“随手画”的方法表现心中的真挚情意,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在洁. “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读与写,2021,18(19):236.

[2] 陈晓梅. “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才智,2019(36):43.

[3] 刘燕宁. “随手画”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方法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