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故事的现实问题与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幼儿园课程故事的现实问题与理性分析

冯艳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故事是幼儿教师以回忆、整理、选择、归纳等方式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意义深刻的课程实践的叙述、反思并表达一定主题的故事。当前幼儿园课程故事在概念、内容以及表达、反思等层面都面临现实问题,本文尝试简要分析问题并理性地进行策略探讨,以提升幼儿园课程故事应用水平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故事;现实问题;理性思考

言:

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和记录教育实践的方式,开始在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推广应用,也受到幼儿教师的青睐和认可。但是,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园课程故事的记录、梳理、编撰以及应用方面是存在误区和短板的,部分幼儿园课程故事概念不清晰、表达主题不明确、叙述浅显、反思不深刻,面对上述现实问题,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需幼儿教师展开理性思考。

  1. 幼儿园课程故事问题反思

1.1幼儿教师对课程故事内涵存在认知误区

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课程故事的概念、本质以及撰写方法等缺乏把握,无法利用课程故事推进教育教学反思。因此,部分幼儿教师在课程故事实施过程中只是对前人模板的机械使用,只有形式而缺乏内核,无法体现课程故事的深层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有部分教师课程故事研究中没有主题意识,导致教育者无法顺利转化为研究者,对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

1.2课程故事实施中对儿童本位理念落实不到位

课程故事的本质是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因此依然要以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理念,在课程故事实施中树立儿童视角。但通过观察、调研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儿童本位理念要求,导致实践和理念相脱节。

1.3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园课程故事属于教育研究工作领域,并不是简单的撰写故事、回忆过程,而是需要教育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依托课程故事完善课程开发与实施思路。但是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故事实施中,幼儿教师缺乏即时记录课程故事的意识,课程结束后也不会主动总结和深度反思,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有效解决,教育经验没有得到及时梳理。

2.幼儿园课程故事应用的理性思考

2.1强化叙事意识,实现从形式化叙事到专业化叙事的转变

传统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叙事要点不明确,只注重形式规范,但忽视内核的呈现,缺乏专业表达,没有体现教育叙事的本质,因此当前幼儿园课程故事要基于专业表达去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具体来说:

第一,使用叙述式标题。课程故事以标题为基本线索,课程故事标题要概括或者解释课程故事的主要内容。以课程故事《小鸡的故事》为例,标题可以概括为“鸡蛋去哪儿了?/第一只小鸡出生啦?/为何我的鸡蛋没有孵出小鸡?/我给小鸡起名字/我给小鸡建‘新家’”,这些标题高度概括了不同课程片段的核心内容,同时体现了儿童视角,幼儿很容易就能够理解。

第二,使用叙事性结构。幼儿园课程活动一般包含多个阶段、需要组织多项活动,这个过程中课程故事的素材需要不断累积形成,幼儿教师要从课程实践出发,通过筛选、整理有价值的课程事件并以叙事性结构进行梳理,使用简单易懂、夹叙夹议的语言突出课程故事的转折性,增强课程故事的吸引力。

2.2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加速成人视角向儿童视角的转变

课程故事中的主角是幼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为基础,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轨迹,进而汇总和筛选合适的课程事件形成课程故事。

  1. 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课程实施从幼儿的兴趣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给幼儿提供“感知、操作、体验、探究”的多样化活动平台,在课程活动中寻找可以体现幼儿兴趣与需求的课程故事要点,然后撰写课程故事。如课程故事《沙池运动乐翻天》,教师从“沙池里禁止跑步”这句话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随后给幼儿提供协商策划、自主准备和选择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参与讨论和验证的过程,体现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适用性,营造了活跃的活动氛围。

  2. 关注幼儿的表征、表达。幼儿语言表达和表征可以体现幼儿潜在的经验与兴趣趋向,高质量的课程故事必须对幼儿的表征、表达进行收集,还原课程事件原貌,呈现真实的课程故事[1]。如课程故事《滴答,葫芦娃》,通过记录幼儿的绘画过程和展示、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幼儿的绘画水平和认知、兴趣特点。幼儿采摘葫芦回来后讨论“我摘的葫芦是最大的”、“我的葫芦好像比你的大”、“我的葫芦脖子歪了”、“我的葫芦为什么和你的颜色不一样啊”……幼儿的话语体现出他们的观察力、对比意识,以语言解读表征,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3. 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经历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而课程故事就是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情况,并不仅仅是记录课程过程,还需要融入教育者的反思[2]。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技能表现、困惑化解、自主合作探究等过程均体现着幼儿的的学习、经验,幼儿教师在课程故事梳理中需要以图片、视频、文本、成果作品等素材立体展现幼儿的学习、经验。

2.3突出发展意识,从共育缺位到共同成长

幼儿园课程故事资源需要共享应用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课程发展与改革,给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

  1. 以互动促发展。课程故事中蕴含活动照片、幼儿表征和话语、教学记录等过程性资料,最终形成课程档案,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档案资源可以给我们提供促进幼儿的发展的科学思路[3]。课程故事可供幼儿阅读,班级空间中可以以图片展示、作品成果展示的方式呈现课程实施过程记录,幼儿可以随时观看、回忆、讨论。教师也可以把完整的、精彩的课程故事读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2. 以反思促发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核就是教育者的反思,幼儿教师通过对过往经验的梳理、总结,对幼儿与课程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积累教育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园内教师参与课程故事交流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创新策略,助力专业成长。

  3. 以合作促发展。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建立合作教育关系,立足家园共育理念给幼儿提供优质教育环境。幼儿园可以通过公众号给家长推动典型课程故事,家长则从自身的观察角度出发提出课程改进建议,让课程开发与建设得到家园合作助力,引导家长成长为幼儿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课程的参建者。

结束语: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故事应用与建设工作依然面对诸多挑战。幼儿教师要在儿童观指引下践行生本理念,不断深入反思课程指导过程,把握课程故事内涵、本质和要点,让课程故事的叙述更加客观、清晰、专业,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构建思路和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颖.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故事[J]. 天津教育,2021(14):2.

[2]舒婷婷,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审思:内涵,问题与对策[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20(04):5.

[3]朱艳.让故事贯穿项目课程——“高瞻”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再思考[J]. 幼儿100:教师版,201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