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暖的评价语言在课堂飞扬——多元评价在朗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让温暖的评价语言在课堂飞扬——多元评价在朗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张俊春

百色市右江区实验小学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中的最基本教学手段之一,评价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呢? 《论语·为政》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因人而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潜能的差异,悦纳学生,运用多元性评价让学生们自信、快乐,爱上朗读。

关键词:多元评价 课堂 朗读教学 有效性探究

朗读,是语文课多元评价堂中的最基本教学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重陶。”评价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呢? 《论语·为政》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因人而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潜能的差异,悦纳学生,运用多元性评价让学生们自信、快乐,爱上朗读。

一、温暖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关爱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作为语文老师,设计课堂评价语言,需要多维度考虑,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以童心来评价 ,评价的语言要充满童真、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在对学评价时,指向性要明确,避免使用“好”“不错”等空洞、含糊的评价。“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要体现出语言学科的特点、性质,要有“语文味”,老师要提高语言素养。评价不要重知识、技能的评价而轻对情感态度的评价。教师要通过评价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是有温度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关爱学生,让温暖的的评价飞扬课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

二、温暖的评价让课堂异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也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个人资质、学习的能力各有千秋,老师应该用发展、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老师准确、客观的评价中有所收获。

(一)激励性评价温暖学困生。教育对学困生而言激励和唤醒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对学困生的语文朗读激励性评价,是他们克服自卑,重拾信心的动力。老师在设计朗读教学时要考虑全面,分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老师把朗读中最基本的读准课文生字词的任务留给了学困生,读词前便鼓励“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大胆读,读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当他们顺利完成读词任务后,教师便以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充分地肯定“你自信的样子真帅气”“今天你可厉害了,是我们班第一个把生词都读准的孩子!”如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鼓励“不要急,慢点读,你可以的!”当学生能力所限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识读,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认读,同时鼓励“你真厉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越读越好了”这样的评价既客观又有很好的激励性。把基础类的内容留给学困生,给他们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把自信心树立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驱动力,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完成从敢读书到乐读书的飞跃。

(二)赏识性评价点拨中等生。班级中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中等生。优等生因学习成绩优异倍受老师青睐,后进生因问题多多也是老师关注的焦点。惟有中等生,表现中庸,成绩中等,既不拔尖,也不掉队,容易被老师遗忘、忽视。现实中很多中等生听话、有思维力,教师只要做到,在语言上多鼓励,多引导;在行动上,多支持,多给机会。有力地推一把,他们就能够跨进优等生的行列。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困生读准第五自然段后,教师便请中等生来示范朗读这一段,朗读中学生一边表演(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一边读“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读完之后,教师评价说:“主动举手,好潇洒呀!不过,你这‘哗——哗’的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把这部分内容读得很精彩,全班热烈的掌声都给了他。得到表扬后,他在读后面几句时更认真了,读得也更投入了。利用各种机会创造中等级生发挥特长、才能的条件,他们也会闪耀华彩的。

(三)引导性评价激发优等生。对于优等生而言,老师提出的一般性朗读要求已经对他们失去了挑战性。对他们的要求重在激发他们的额外潜能,老师的评价重在适时引导,让他们自我思索、揣摩,生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激发他们向更高方向发展。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让两位优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两位学生平平地读完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师听完之后,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刚刚你们读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们觉得陶罐和铁罐性格特点是什么?”学生甲说:“铁罐是傲慢与无礼,刚才我读得是流利,但是我没有出感觉。”学生乙说:“陶罐谦逊、友善,我也没有读出感情。”“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知道,抓住动作、神态去读。”停顿片刻,学生们又说:“老师,我们想再读一遍呢?”于是两位学生又尝试着读了一遍,这一次学生们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读了出来。在这一次朗读中教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只是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我审视发现朗读所存在的不足,并能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提升了学科素养。激活潜能,让优等生飞得更高。

三、创意让温暖的评价五彩斑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五彩斑斓,评价要不落窠臼,就得把创意进行到底。花样的多元评价,让学生朗读热情保鲜。

(一)绘图评价。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一个角,画上成长树。以小组为单位,每天语文早读读书最自觉的,语文课上读书最认真的,读书最有感情的,读书最有表情的都可以在成长树上升一格。如果小组成员朗读得到表扬又可以向上一格。每天排前列的小组可以和老师领取奖励贴,奖励贴积攒到一定数量便可以从老师这换取一次“花样奖励卡”:自由换座位卡、免作业一次卡、免惩罚一次卡、和喜欢的老师合影卡、零食一包、免值日一次卡、自由看课外书一天卡……学生们乐在其中,何愁读书无动力?

(二)肢体评价。 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都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当学生还沉浸在享受老师原先评价方式的时候,老师就要开始制造创意,一点点新的改变都会在课堂上产生奇妙的化学反映。当学生们诵

读进步得到表扬的时候,老师可以卖个关子,“这次的鼓励你可以请你最好的朋友送给你。”学生楞了会,高兴地请出自己的好朋友,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这回我们的鼓励,手、口一起动。我们的鼓励要由心而生,其他同学也可以支支招。”“老师,我要竖起大拇指,大声说‘我最喜欢听你的朗读了’”一个学生双手举过头,比了个爱心“老师,我要说‘我要向你学习’”……当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的时候,老师能看到他们参与课堂有多积极,他们的潜力有多大!

(三)评价“银行”。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评价仅局限于口头,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老师们可以把口头评价转化为物质奖励进行刺激。这回的物质奖励就要邀请家长参与。一个透明的小盒子就是评价“银行”。可别小瞧了这个小盒子,它可是用来收集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老师朗读好评卡的“银行”。每一周老师都会从评价“银行”中抽取5名幸运儿,5位孩子可以让家长满足一个合理、可控的愿望。抽奖过后,评价“银行”每周清零。孩子们又要重新出发力争上游了。每回抽奖孩子们都满心期待 满心欢喜。有时候,家长参与奖励,孩子们的感受又会不一样。

让温暖的评价在课堂飞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有效的多元评价,即评价注重激励先行,评价语言巧妙真挚,评价方式彰显个性,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