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历史故事引领高中历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借历史故事引领高中历史课堂

张先清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222006

 摘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中内容较中学而言更加复杂,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高中历史任课老师关心的一个问题。巧妙借用历史故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本文旨在浅析高中历史课堂与历史故事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高中历史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历史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既是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阵地,也是培养当代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既要立足教育改革的目标,不断丰富历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要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历史故事,不仅能够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本源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以课本教材为依托,有意识的融入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全面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1.历史故事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1)为历史课堂添加趣味性 
  历史故事包含着丰富的“趣味”,总是能让青少年学生充满好奇与激情。传统高中历史课堂,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历史教学容易出现“唯知识论”的教学现象,通常采用灌输式的讲述方式,导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和单调,进而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融入历史故事,用富有情节、趣味性的故事贯穿历史课堂,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跌宕起伏的、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厚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方能提升历史学习效果。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呢?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历史思维本身就蕴含在丰富的历史故事中。一个个历史小故事构成了宏大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历史故事认识历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历史故事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历史知识的厚度,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历史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知识面拓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历史思维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有效途径。 
  2.历史故事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 
  虽然,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对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依然是历史课堂的主流模式,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具体知识的学习状态。这种机械记忆的模式,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在新高考历史试题解答过程中遇到开放性试题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3.历史故事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 
  伴随着提升学科素养教育的发展,当今时代呼唤新式教育,“填鸭式”教学的时代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摆脱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在历史课堂中融入历史故事,用历史故事贯穿历史课堂,用历史故事引领科学思维。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1)借助历史故事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明代陈献章在《白沙子·与张廷实》中提出“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尽”,悬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欲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驱力。针对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的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借助历史故事设置悬疑,让学生充满探索历史奥妙的欲望,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夯实学生历史学习基础。以“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查閱资料、自主预习的兴趣,笔者在上堂课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谁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这一个性化作业充分设置了悬疑: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的究竟是谁?这个人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有何种地位?辛亥革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种充满着悬疑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历史资料,并结合笔者设置的个性化作业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2)借助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每节历史课堂的教学也有重难点需要突破,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也存在不同的地位。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方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而针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历史故事的融入,通过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厚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北宋商品经济”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有更加客观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故事,让学生对小说中描写的娱乐设施、草市、店铺与住宅等反映商品经济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种吸引学生的历史小说,能够让学生对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加深理解,对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坊市制”、“草市”、“勾栏瓦肆”等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借助历史故事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性环节。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在学生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过程中跳转到真正的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历史教学理念,积极尝试通过历史故事的课堂融入,改革创新历史教学范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骏.历史故事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J].基础教育研究,2016(24) 

[2]刘山虎.浅析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

[3]马权.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融合实践[J].速读旬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