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双减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凌龙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城关小学    246500

摘要: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学科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偏向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且受到此种陈旧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知,致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刻板印象,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成为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实践性作业;布置策略

“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在具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切实遵循“双减”政策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学特征来构建综合性、高效性以及趣味性的数学实践作业模式,切实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在高效率的作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为其综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支持与帮助[1]

一、布置预习型实践作业,做好新知探究准备

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与学习经验是其进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布置预习型的实践作业时,首先要给学生事先布置好探究性的题目,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安排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的数学知识活动经验对新知展开主动探索。预习型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现有知识的认知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为新知的探索做好探究准备,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之前,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知识,所以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前执预习任务:①梯形可以转化为我们之前所学习过的哪些形状?②大家通过动手剪纸的方式,看一看梯形能够剪出来哪些图形,这些剪出来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之间有哪些联系?③你能不能通过剪出来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理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利用割补、平移、翻转等方式进行实际的动手和运算,并引导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大胆地想象。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唤醒了自身已有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梯形结构的理解,并在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生活型实践作业,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取得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从这一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时,要适当地加入生活化元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就根据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教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带有三角形的建筑物、物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在充分了解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各异的手工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用牙签搭建了桥、用小木棍制作了秋千、用吸管制作了雷达、用卷纸制作了自行车还用筷子制作了三脚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给学生布置生活型实践作业,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创造,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还强化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设计游戏型实践作业,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其获得知识的空间会随之得到一定的扩展,此时教师如果给学生布置充满趣味元素的游戏型实践作业,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融汇贯通,更能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进而实现自身数学思维的发散和进步。

例如,在进行《圆柱》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了解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并且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笔者就让学生用家中的各种材料来“玩”,制作各种“圆柱”作品,并让家长将自己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从学生们上传的作业中笔者发现,学生们的作品五花八门,利用彩泥、面粉、卡纸、蔬菜等生活物品,通过捏、切、剪、印等各种方法“玩转”圆柱。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仅对圆柱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进一步体会了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对圆柱知识的认识,更为接下来圆柱体积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设计操作型实践作业,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操作型的实践作业设计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考同时探索出更加多元的操作方法,在让学生多个感官同时调动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的方式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笔者在讲解完这部分知识之后,就为学生布置了一项操作型实践作业。笔者让学生在白纸上绘画出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和方向,并且将这两个位置之间所真实存在的建筑物进行标注。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之后,再次上课时笔者随机选取一名学生的“作品”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每一建筑物对各个方向进行位置的判断。这种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完成,还能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同时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其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深化知识的理解。

五、设计观察型实践作业,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综合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对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感受观察趣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学习素养[3]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就以生活为主题给学生布置了观察型的实践作业,并以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为学生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确保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更为自主的完成作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业完成的乐趣,提升学习水平。笔者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各类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体,并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将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记录和测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眼睛,也能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更为深刻地掌握,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展开实践性作业的设计,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深度解读数学教材之后,摒弃陈旧且落后的作业内容与形式,筛选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进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形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有效把控,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来为其设计综合性、高效性、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不断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继而为学生后续深入性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一例[J].湖南教育(D版),2021(11).

[2]刘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张小红.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