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3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

郭战伟,吴旭静,王建忠,李坤,刘银银,黄妍

河南农业大学  450000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的研究,对落实党建要求、提升党建质量、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扩大基层组织的影响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及建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是共产党基层组织中的一部分,在高校组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创新能力,就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途径,也是保持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方式。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髙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的研究,对落实党建要求、提升党建质量、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扩大基层组织的影响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状透视(为厘清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状,本研究聚焦省内高校,对近5 年各基层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色,分析不足,进一步明晰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党建品牌创建普遍存在着党风政风教育与品牌创建相脱节的现象,偏重传统的党政学习,与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创建差距较远。尤其是在面向众多的学生党员群体时,高校倾向于采用党小组讨论、党支部会议等形式开展集体活动,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得真正的品牌创建效应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仍存在以下现状问题。

(一)党建品牌理念淡薄

根据笔者近几年党务工作者的经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建品牌”概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出了累累的硕果。然而,一些高校党组织忽视了党建品牌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没有真正把经济“品牌”植入党建领域,在行动上成为了“侏儒”。在这些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高校党组织在党建品牌建设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对党建品牌的宣传推广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含金量高的党建基础品牌不为人们所熟知,无法打造出高知名度和知晓度的独特品牌,而通过品牌建设提高高校党员干部素质和加强思想教育的目的更加无从谈起。

(二)党建品牌价值偏低

一些高校党组织只注重概念而不注重内涵,没有立足自身行业和部门,没有提炼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党建品牌。同时,品牌的内容单一,不能把大学生的素质、德育的发展、社会服务等各类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价值不高的党建品牌无法凝聚发展力量,促进党建资源的优化利用,必然会降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不利于扩大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党建品牌推广力度有限

“酒香也怕巷子深”。 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党组织创建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但推广渠道有限,仅限于海报、广播等传统媒体手段,宣传推广频率较低,难以打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甚至有不少是群众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在宣传推广中,一些高校党组织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甄别的问题,没有按照适当的渠道进行差异化宣传,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群众知晓度不高,难以创新创特,更遑论出特色亮点、总结推广经验了。

(四)高校党务工作者重视程度不够

1、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受到侵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他们忠诚于党,支持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他们是自我友善的,也勇于自我革新,然而,仍有少数高校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刷下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迷失了自我。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理想信念弱化、价值观念错误,不信马列信歪理、不信组织信关系,缺乏使命感责任感,拼搏意识不强,过于强调个人得失,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因此,针对当前影响高校教师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正之风,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切实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扬我们党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确保广大高校教师队伍,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最坚定的执行者和最坚决的捍卫者。

2、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受到弱化。首先,开展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时,组织者或领导主要由部分高校教师组成。他们不仅承担党建工作,还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任务繁重,摆在党建工作上的精力必然减弱,对党的理论政策缺乏掌握,党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其次,党建工作制度落实不够严格。少数高校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主要是教师,只要有好的课堂,能管理好学生就行,而在党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走过场现象。他们对开会,抄笔记,发言、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他们只追求“能够”、“几乎完成”和敷衍。这些情况的存在,将导致高校教师党性的松弛,极大地折扣了党的指示行动的落实,使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弱化。

然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高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有利于高等院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利于党员先锋文化建设,引导发展组织育人文化品牌,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舆论生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建设先锋文化和育人文化,以无所不在的影响和引导充分发挥引路人作用,对现实思想问题抓得准、说得清、把得住,师生中正面引导、解疑释惑、正面发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逻辑理路

多年来,农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为指引,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五个到位”要求,突出党建工作主题主线、主责主业,构建了“六位一体”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党建工作铸特色、树品牌、出成效、上台阶,实现了学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懂两爱”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用专业丰富党建内涵,借专业发挥党建功效,优化品牌设计

将党建与加快作物学一流学科创建、研究型学院建设、服务地方重大战略实施等关系学院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是农学院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法宝。学院党委坚持做到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把党建工作创新点和发力点放在统筹谋划事业发展,为事业发展提供服务、搭建平台等方面,学院“双带头人”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工作党员参与率、支部参与率逐年提高,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头躬行的主力军作用,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大力推动了学院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国内外合作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不断实现新进步。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眼于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品牌培育的体制机制,注重品牌培育

党建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融合。开展学生成长“启智润心”行动,坚持“四个一”(“全程一条线”、“全院一盘棋”、“全员一颗心”、“全局一张网”)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持续实施“指路明灯”教授导航、全员导师双向选择制工程,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作用。持续提升弘农文化育人工程品牌内涵,创新开展弘农文化节之“师生共享科技成果、担当强农兴农重任”活动和“带‘金种子’回家过年、扛粮食安全‘金扁担’”活动、“知行本草·菊韵金秋”菊花节活动等农耕特色文化活动。强化网络思政教育,深入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劳动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思政教育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以服务强农兴农使命为导向的就业观教育,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考研率稳定在55%以上,有100余人先后考取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基层公务员和参军入伍,数量位居全校前列,展示了良好的基层就业导向,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造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创新团队。

(三)强化引领,突出政治性,增强服务性,贯彻品牌实施

增强党委向心引力,抓好作风建设,形成“头雁”效应。实施院党委委员“六联系”(一名党委委员分别联系一个党支部、一个班级、一个系、一名青年教师、一名困难学生、一名党外人士)制度和“三服务”(服务师生、服务专家、服务教学科研)制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不懈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在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验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学科评估、农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河南省粮食增产行动”、“600”和“450”科教服务粮食增产基层专项行动等重大、重点、难点工作中,院班子走在前、做表率,营造了学院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聚焦支部为民服务意识提升,充分彰显组织优势。党支部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最后一公里”。学院通过实施“三对接”计划(1个教工党支部对接1个学生团支部,1名党员对接1名团员,1名教师对接帮扶1名经济上、学业上或就业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党建领航员制度、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等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形成教师和学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实现课堂内外全方位指导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和学生之家。

(四)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推广途径,不断加强品牌塑造,完善品牌推广

开展全国样板党支部农学系教工党支部与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洛阳定鼎门社区党委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探索校地支部联建新模式。坚持开展“四个一”(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特色党员教育品牌活动,组织各党支部创新开展“了解黄河历史、献力黄河发展、弘扬黄河文化”主题教育、“学百年党史、寻中药初心”主题教育、“党员讲党课”、“支部书记谈心会”等特色活动。实施“1+1+1”(1个教工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1个本科生党支部)支部联建计划,充分发挥教工支部对学生支部的教育引导功能,中药材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大手拉小手,共战扶贫攻坚第一线》“最佳党日活动”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经过不懈努力和长期建设,农学院党委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学院政治立场坚定,党组织战斗力强,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发展成就突出。树立“大抓党建、抓大党建” 的理念,通过党建品牌群的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取得重要突破。品牌化建设实践路径包括:

(一)打造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群,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以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立党建导师,双导师并行培养,达到“以党建促专业,以专业强党建”的良性循环。培育挖掘学院师生党员中的优秀典型,为师生明确各类学习榜样,使大家学有标杆、赶有方向,落实学生班主任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关注、助力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构建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五星级教师”(师德星、育人星、教学星、科研星、创新星)等评优体系,选树各类典型和先锋模范;通过在教师中开展说课比赛、示范教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等教学交流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毕业生恳谈会、优秀党员示范宣讲、考研考博经验交流会、学术论坛等活动,拍摄《追光——玉米育种学家吴绍骙先生的红色信仰》、《白面馍的故事》微视频等形式,讲好身边党员故事、传递身边榜样力量,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打造思想教育创新品牌群,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以支部为基本单元,以“五育”并举为引领,扩充美育,优化体育,增加劳动育人,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思政教育实现新进步。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师德师风“强魂筑基”行动和大学生成长“启智润心”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全院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打造讲好弘农文化品牌群,传递农大好声音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弘农文化”系列活动为切入点,打造“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养“一懂两爱”三农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员立足专业特色,厚植爱农情怀,坚定强农使命,把党课搬到田间地头、写进粮食丰产。学院有12名教授党员长期受聘国家和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经常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2020年疫情暴发后,一大批教师党员克服疫情影响,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连线、远程视频等多种方式指导春耕生产,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后,有120余名党员师生第一时间组成9个服务工作组,对省内7个地市开展抗灾生产恢复指导和服务。学生党员通过积极参加“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全国农科学子联合社会实践活动、“阡陌青春—青马学员乡村振兴见习行动”、“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活动等,不断增长知识、服务社会,先后有10支社会实践团队被团中央通报表扬。

(四)打造载体创新品牌群,扩大基层党建参与实效

以校友资源或学校实践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党组织共建。通过亲身经历、抽象概括、情境检验和反思循环四个过程,打造“情境体验”工作法,借用多种途径拓展党建工作载体,提升党建工作的参与性、 趣味性和影响力。一是坚持特色引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作物学一流学科创建为抓手,坚持以农为特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产出重大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强化优质社会服务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家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贡献。二是坚持分类管理。构建学生、教师分类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学院广大教职工生积极性,创设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的发展环境,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协同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处理好守正和创新、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关系,全院一盘棋,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