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区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美工区“水印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小班美工区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美工区“水印画”为例

叶秀蓉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幼儿园

摘要:美工区活动是孩子们自主表达、自由创作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利用不同的工具在各种载体上呈现自己的美术创意。小班幼儿的美工区活动往往经比较浅显,呈现出偶然性、非连贯性和表面化的特点,幼儿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基于幼儿在操场上的一次水印画的发现为契机,挖掘提升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机会,促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观察、探索、操作、欣赏等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班幼儿;水印画

一、兴趣导入,发现深度学习契机

(一)挖掘偶然发现价值,打造适宜主题

幼儿的偶然发现,往往是开展深入探索和发现的起点。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可以关注幼儿的偶然发现,深挖其中的价值,从而为幼儿提供生成式的项目活动,让深度学习与美术活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一次雨后,孩子们来到操场上玩,轩轩和乐乐发现了操场上没有干掉的小水坑,于是他们开始玩踩水坑游戏,在踩水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踩过水坑后,在干的路面上行走时,会留下他们的足印,这引发了孩子们的集体兴趣,大家开始一边踩水坑,一边在干地上行走,希望可以走出一些花样来,有的说“你踩出了一朵花”、有的说“我的鞋底是条纹的”、还有的说“我的鞋底有个圆形啊”……。教师通过全面观察后,决定以此为契机,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因此设计了“水印画”的项目式活动。

美术活动看上去与深度学习的关联度看似很小,但是我们立足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偶然发现时,可以看到幼儿的游戏兴趣被瞬间点燃,而且幼儿开始能够仔细地关注自己和同伴留下的足印的细微差别,因此我们应当支持幼儿的兴趣,通过深入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

(二)发挥趣味游戏作用,激活创作兴趣

幼儿的游戏活动告一段落后,我们需要梳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促成幼儿深度学习和发展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梳理游戏经验与方法,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游戏内容,推动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对户外“踩脚印”的游戏产生兴趣后,教师抓住机会,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材料与游戏形式,让幼儿从随意的散漫的创作行为真正转变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上来。例如在接下来的户外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还能制作“水印画”的有趣事物,让孩子们开展趣味“水印画”游戏,除了脚印能印出画,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在地面印出图案呢?教师引导幼儿深入观察与操作,孩子们找到了最常见的树叶,开始只是简单的用树叶进行单独浅显的水印。随后大家发现不同形状的树叶,将这些树叶并排列在一起,对比图案,再利用水印的方式拼接组合成不同的“树叶组合画”。在这次游戏中,孩子们想到了多种树叶水印画的玩法,拓展了幼儿对自然物的基本特性的认知。

游戏始终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与世界进行联系与互动的基本形式,正如《指南》中提到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也是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机会,进一步为幼儿深度学习能力做好铺垫的主要原因。

二、支架成长,满足深度学习需求

(一)提供自主空间,发现“水印画”玩法

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好奇心强烈,喜欢探索和研究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因此我们应当放手,全面观察幼儿的能力和水平,为幼儿打造一个深度学习的良好环境与融洽氛围,引发幼儿自主地探索“水印画”的玩法,提升幼儿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水印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时用脚尖拨动水坑里的水,将里面的水带出来,他们发现这样可以用脚尖在干的地面上画出一些线条图案,大家由此产生了更多的联想,有的幼儿开始手指将这些水印推开、划动,形成一些图案。有的幼儿则想到用树枝,可以划水,也可以洒水,挥舞成点状,。

教师走向“幕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自由创作、自由选择的空间,幼儿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其中,想到利用工具作画的创意玩法,进一步体现了幼儿在自主空间中的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支架丰富材料,推动水印画探索

材料是支持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的载体,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是促成幼儿深度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开展“水印画”的活动中,我们随时支持幼儿的材料需求,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材料空间,让孩子们能够在丰富的材料操作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艺术经验[2]

例如在幼儿的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对“水印画”产生了兴趣后,我们不但提供自然物的探索支持,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美工区材料的开放性支持,幼儿可以利用这里的各种材料进行“水印画”的创作,而且创作的媒介也不只停留在户外的深色地砖上,幼儿可以在各种材料上进行“水印画”的尝试。幼儿利用刷子、棉球、毛笔在地砖上、深色的卡纸上、木板上进行“水印画”的创作,感受不同介质下创作的效果和手感,提升幼儿对不同材料特性的了解。

在活动中,我们不以教师选择的材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探索为主,让孩子们在更广泛的材料区里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作品意识、发展幼儿的不同技巧,让幼儿的作品更具创意。

三、有效指导,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一)巧妙引导,丰富创作技巧

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更加明确的引导,帮助幼儿达成自己的目标,引导幼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巧,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在美术创作过程中。

例如在开展“水印画”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限定幼儿作画的主题和内容,但是我们会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创作完成后,教师请幼儿为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进行创作的,创作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交流与分享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一方面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创意,教师也可以在全面掌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

幼儿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在开展“水印画”的过程中,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不但能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发挥,还可以让幼儿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新技能,发挥新技巧,也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和学习新知识。

(二)深度解读,适时迁移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的探究能力,必须在探索、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积极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都可以促成幼儿的终身发展,但这些都容易在美术领域被忽视的。教师应当充分解读幼儿需求和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学会通过迁移经验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幼儿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然然拿着一把拖布出来了,她想要用拖布蘸着水在地面上画画,但是拖布非常重,然然最开始的创作像是在拖地。教师没有打断她,而是持续地关注她的行为,发现她在进行思考后,开始想到一个办法,她用拖布划出了一个大的框,然后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在她的“相框”里创作。她则不断地用拖布保证这个相框不会干掉。

教师通过观察与解读幼儿的行为,发现了幼儿的合作意识,随后支持幼儿自主创造更多的“水印画”内容,将平时累积的美术创意运用在其中。

在美术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帮助幼儿不断建构审美认知情趣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运用材料创新实践的过程,更是幼儿提升艺术表达表现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幼儿呈现出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则支持幼儿自由自在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借助深度学习提升艺术能力与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澜.深度学习的课堂的模样:自由、开放与分享[J].江苏教育,2017(12).

[2]陈益琴.小班趣味性美术活动的研究[J].成功(教育),2007(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