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优势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探析

兰瑚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自我认知度和自我认同感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比较消极。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强调的是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抗逆力培养进行了思考,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保护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适应和成长得到最大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抗逆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日趋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型人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进而也使得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育人工作需要正确把握其特点,根据其成长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努力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优势视角下的“抗逆力”解读

“优势视角”是一种以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他人及其行为的理论,它强调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关注处在困境中的人的优势和潜能,认为人可以通过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抗逆力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摆脱挫折的打击,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心理和行为的能力。[1]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强调的是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逆境中既存在危险因素,同时也存在保护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会给个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个体在经历痛苦和危机时可能伴随着成长,而这种成长则是保护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抗逆力的保护因素包括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内在保护因素是当事者具有的一种积极的生理和心理潜质,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激发出来,并帮助个体在面临危机和逆境时,柔性应对,顽强生存,它包括社会胜任力、自尊和自主性、目标感和意义感。[2]127 外在保护因素则是指与个体成长关系紧密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外在保护因素要发挥作用,则需要构建充满关爱和互助的生活环境,寄予期望和支持的精神后方以及参与实践的机会和锻炼的平台。[3] 抗逆力是后天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与训练得到提高的。

抗逆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当个体处于顺境中,这种能力处于潜伏状态;当个体处于逆境中,则可以促使其反省自己适应生活的态度、方法和原则,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从而改进个人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个体会发现以前所不知的来自于他人的资源并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性,这就成为改变的动力基础,进而会激发出个体的抗逆力。优势视角承认抗逆力的客观存在性,认为人在逆境中是可以通过激发自身潜藏的能量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去抵御困难的,而这种能力则是当今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提升的抗逆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大多数90后、00后一样,思想活跃、追求自我、敢爱敢恨、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由于选拔标准、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期望考上理想的高校,就读喜欢的专业,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步入校园,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让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或多或少产生失落感、挫败感,甚至自卑感,从而导致学生对自我产生质疑,而部分成绩一直较为落后的学生在过往的学习经历中长期处于劣势,更加容易丧失信心。另外,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这种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度和自我认同感,以至于难以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外界评价及压力也较为敏感。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没有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荣誉感,甚至对自己高职学生的身份难以启齿。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甚至逃避现实,这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常常以退缩、逃避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时常把自己置身于逆境当中。

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的过往学习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需要面临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需要包容性,这无疑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部分适应不良的学生可能产生挫败感。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抗逆力的建议

优势视角认为挫折和困境虽然具有伤害性,但同样也是机遇和挑战,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有其自身的主体性的,都有反弹和重整的可能。要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就需要帮助学生尽量规避逆境中的危险因素,充分发挥保护因素的作用,通过激励、肯定、激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发现自身的动力与能量,从而获取成长的空间。

1.尊重接纳学生,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所谓人无完人,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身就缺乏自信,如果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上,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老师和家长的不认同、不接纳会加剧学生的挫败感,从而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尽量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来处理,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适时给予鼓励,促使学生能够继续发扬优点,完善不足之处。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学生努力的过程,也要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对过程的肯定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对结果的肯定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寄予学生期望与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寄予较高的期望,往往意味着对他的价值肯定和潜能认同,一般能产生很强的激励效应。[2]128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自我期待值不高,进而缺乏前进的动力。我们应适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表达对学生的心理认同和精神鼓励,让学生在师长的殷切期望中尽快树立自信,找到奋斗的目标。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作为社会人,始终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从抗逆力理论看来,紧张的人际关系会导致逆境中的危险因素增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蕴含着多种有效保护因素(关爱与支持等)。[4]因此,应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一是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教师切勿被“官本位”的思想所束缚,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二是生生之间,引导学生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妥善处理好寝室关系,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寝室氛围;同时借助各类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4.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优点,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经验和方法。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发现自身的动力与能量,从而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面对逆境的勇气。

5.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能

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受到外界刻板印象的影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资源,他们还有很多能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或者还有待加强。我们需要聚焦于学生的优点与优势,包括学生的梦想、兴趣、品德、知识、能力、经历、资源、天赋等,通过培育、鼓励、协助、支持等方式来激发、释放学生内在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并借由优势来进行自我帮助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加深自我认同感,逐渐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可以帮助处于迷茫中的学生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从而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大学阶段是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的保护性环境,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抗逆力的提升,有助于其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使其勇于面对逆境,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把握成长的契机。因此我们可以将优势视角中关于抗逆力的理念运用于日常的育人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和潜能,让学生在意识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获得自尊和自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抗逆力,从而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微笑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考验。

参考文献:

[1] 杨玉相,蔡大武.大学生抗逆力的研究与思考——以贺州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5(1):1-4.

[2] 刘劲松.论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与培养[J].江苏高教,2013(4):127-128.

[3] 孙积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青少年学生抗逆力的培养[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6):71-74.

[4] 许燕平,李亚东.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抗逆力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