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感性体验和理性顿悟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感性体验和理性顿悟的整合

赵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梁才学校 贵州省毕节市5517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偏向以理性思维的方式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长此以往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语文感性体验和理性顿悟的整合,从而达到情理交融,感悟真情的目的:创设情境,重视体验;直观感受,感悟情感;联系生活,理性引导,关注过程,深化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感性体验;理性顿悟

1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感性和理性

从哲学的角度看,感性和理性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感性是一种直觉、感官上的认知,具有直接性、情感性、具体性;而理性是在感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间接性、本质性、抽象性。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人们首先通过感性认知资料,再抽象为反映事物规律的理性认知,然后回归到实践中。感性认知是理性认知的基础,理性认知是感性认知的高阶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的方法为“认知—积累—感悟—实践”,这是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从对文本的感性认知、情感的接触开始,再从感悟中升华到对文本的理性解读,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推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顿悟的融合。

2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措施

2.1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有透彻的了解,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整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对较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剖析,在把握教材中心和主题之后,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教育元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寻一些丰富多样的阅读教学素材,或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感教育内容和元素,将其全面融入和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学习。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助人为乐的典型例子,或搜寻一些与雷锋有关的例子,如军民是一家、添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阅读,加深学生对乐于助人精神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当中遇到的乐于助人的事件和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并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雷锋叔叔的哪几件事?”“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材回答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中心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雷锋叔叔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2.2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对较少,在教学时,仅凭教师的分析讲解很难让学生记住相关的知识,更别提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讲课,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取得的整体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将情感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巧妙利用图片、声音、文本、动画等元素,为学生构建集生动性、趣味性、交互性为一体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良好的视听体验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情感。然后再结合实际教学目标提出相关的思考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情感感知力。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得十分幸福和快乐,在家中备受宠爱,几乎有求必应,在此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但却很难了解小女孩的艰苦处境和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大年夜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短视频,以此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回忆。然后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认知。在全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后,教师再结合课文主题提出问题:“小女孩为何会在平安夜独自卖火柴?”“小女孩的火柴卖出去了吗?为什么?”“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看到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文章结尾为什么写小女孩在‘幸福’中死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文阅读,并参考视频内容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虚实结合的童话描写方法,也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社会下人的不同命运,从而使学生养成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2.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感教育

受到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6~8个学生为合作学习小组,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情感性和教育性的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要求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利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与本文作者雨果或与圆明园有关的资料,由小组学生自行整理并在课堂展示,让学生利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和介绍。在全面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古建筑的精美绝伦。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小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然后,在充分参考班级当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巧妙设置小组合作问题:“圆明园为何会毁灭?”“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毁灭之后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以课程数据材料和课文内容为参考和依据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毁灭之后和毁灭之前的圆明园的对比图,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看待这个历史问题,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铭记屈辱历史来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文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结语:

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根据考试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练习。这样单一而枯燥的方式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入手,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掘其中具有教育性和价值性的情感元素。综上所述,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性,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情感教育观念,从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能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营造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而具体的情感体验,再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6):78.

[2]赵丽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