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 三真: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三重 三真: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黄晓燕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华翔幼儿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贯穿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如何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快乐游戏?教师如何充分理解并尊重幼儿游戏?如何深挖游戏的核心价值?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幼儿教育者需要认真探讨并努力实践的方向。我园以“真理念”为指南对本园户外游戏变革进行了实践与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拾环境、重视儿童、重识游戏,拓展我园户外自主游戏新样态。

一、重拾资源,呈现“真环境”

户外环境是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游戏实践和体验的场所,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根据我园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对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界定,在原有的场地基础上最大化合理利用空间,以自然野趣的游戏环境、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充足的游戏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有地方玩、有材料玩、有时间玩、有机会玩。

1.挖掘园内资源,开发游戏区域

我园户外场地中有不少绿化面积,灌木虽然绿化了校园,但密密麻麻的不仅造成户外整体活动空间的减少,而且阻碍了幼儿自由出入各活动场地通道。于是,我们改造园所环境,通过场地联动,打破思维格局,打造出了全域游戏环境。创建了“童趣百草园”、“欢趣游乐园”、“意趣樟树林”、“野趣大操场”、“乐趣体验场”等多个区域游戏场所,每个区域都不同的游戏内容,如,“欢趣游乐园”内有小山坡、涂鸦天地、木屋庄园、沙水乐园;“意趣樟树林”内有大草坪、攀爬乐园、木屋娃娃家、钢索挑战区、汽车之家……这些游戏场所的打造,为幼儿提供交往的平台,助推经验的增长。

2.活园外资源,提供游戏支持

园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幼儿园的游戏开展以及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有充足的材料,我园充分利用园外社会资源,依托全园家长庞大的资源链,建立了园级资源库。如我园周围都是华翔企业、汽修厂等企业资源,每天都有大量的次品和报废品被丢弃。为了挖掘可供幼儿游戏、操作的报废品,教师对这些提供的共同对这些汽车配件、报废车厢、轮胎等进行分类整理,再利用再改造,投放到户外游戏区域中。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竹制品等改造成建构材料、竹梯、高跷等供幼儿游戏,为幼儿创设了真实场景,拓宽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体验,通过和环境的互动获得自身发展,既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又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

二、重视儿童,体“真放手”

在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从一开始的被动参与到现在有兴趣、有积极性主动探索了,她们有了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惯,能逐渐从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向关注幼儿了,教师从理念落实到行动也经历了“三改变”。

  1. 发现儿童,改变儿童观

发现儿童, 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既向内又向外的过程。向内,改变教师儿童观;向外,见证儿童的成长。因为户外自主游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能够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发现,主动探索户外环境。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学会从管住嘴、管住手,不干预开始,到睁大眼、竖起耳,学会倾听,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干扰游戏的进展,而是在自由游戏中充分观察儿童和发现儿童,捕捉儿童在游戏中自发自主等行为。

  1. 理解儿童,改变教育观

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后,我们教师就尝试从观察户外自主游戏出发,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儿童的游戏,努力发现游戏背后的学习,分析游戏行为背后儿童的发展。对于教师教育观的转变,我园通过组织教师边实践边撰写游戏观察案例,开展多层次、读形式的案例剖析、分享等教研活动。教师通过观察追踪幼儿游戏过程,从幼儿的游戏表现分析培养目标是否到位,是否真的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否合理、空间是否足够、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否充足等,为之后的户外自主游戏开展提供参考。

  1. 追随儿童,改变课程观

追随儿童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是游戏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当教师们的教育观转变后,能有意识捕捉幼儿在小山坡、樟树林、百草园、涂鸦壁、水帘洞等游戏的教育契机,链接幼儿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通过体验、感受、讲述、实践,实现游戏课程的预设生成。

如建构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用长板和滚筒搭建了一座简易桥,在之后的几天中孩子们还将建构材料搬到水帘洞进行“造桥”游戏。基于孩子们的问题和兴趣,教师就抓住这一契机生成了“桥”项目课程。王振宇先生在谈幼儿园游戏的课程化时指出:“游戏课程化,是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的户外自主游戏就逐渐向这个趋势靠拢。

三、重识游戏,实现“真童年”

1.教师跟进,助发展

(1)一日作息的变革

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过多,安排过于细致,而导致孩子们游戏时间被“碎片化”,老师们有时为了完成这些环节会对幼儿进行高控。对此,我们经过几次研讨,将游戏时间做了调整,各班可以就场地的利用、游戏的开展等因素,自主调控班级的一日作息时间表和选择活动的内容,除用餐、睡觉时间固定外,其他时间都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状态、活动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强一日活动安排的模块化与弹性化,这种模块化的一日活动安排增加的整体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情,保证活动的完整性。

(2)组织形式的变革

在游戏前各班教师不能规定游戏的玩法,让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游戏区域以班级为单位相对固定,两周轮换一次,各游戏区域间允许互通和串连。在充足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内,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材料、游戏的伙伴,自主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这样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就由原来单一游戏变成多样的主动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的开展不同游戏。

(3)游戏分享转变

过去我们游戏分享形式多限于听说,教师往往会在某一个固定时间、地点和孩子们进行集体性的口头交流活动,由于时间固定,地点单一,分享交流不能深入,分享环节往往成了形式化的“走过场”,无法激起幼儿兴趣。因此我们对游戏分享环节从时间、地点和形式上进行了变革,尝试根据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分享模式。

当然,除了常规的半小时固定分享时段,我们还将分享环节延续到午餐前、午睡后、离园前等不同时段,甚至还可以放学回家后请爸爸妈妈记录帮助完成分享,充分满足每位幼儿希望分享的需求,使幼儿在分享的环节中真正收获与成长。

2.家长认同,助实施

对于幼儿园放手让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游戏,一开始,很多家长是存有担忧和质疑的,他们疑惑户外自主游戏的价值问题;担心户外自主游戏的安全问题;质疑游戏材料的价值问题。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转变其观念,认同并支持我们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我园打破传统的家长工作模式,成立了父亲联盟课堂,让爸爸们走进课堂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对他们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家长培训,引导他们依托游戏精神,围绕游戏观摩与解读幼儿。

比如,我们每学期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实地参观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参观的同时,组织家长去亲身体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自由游戏。经过这样完整的体验,家长自然而然地将游戏材料、游戏及游戏价值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在一些问题上的担忧,从而更愿意支持儿童的游戏。  

在“真”理念下,我园一直走在融合践行探索反思路上,助推我园户外自主游戏的不断深入,给每个孩子一个幸福的游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