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徐静

荣县旭阳镇梧桐树小学校   四川省自贡市 643100

【摘要】教育的发展让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学生参与度低,对知识学习产生苦恼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课堂。所以,为保持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新教学理念,发扬新的教学思想,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数学。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发展,教师通过一些学习情境的设置,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知识,有利于教学效果更好提升。本文主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正文】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现状不难发现,一定的教学策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动丰富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学生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的探索上而不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上,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根据问题情境方法,教师要学习会将其很好的运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在不同的问题中理解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探索,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创造学生能够接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通过思考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知识探索的满足感,增强学习过程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问题思考空间,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上分别画着相同物体的位置。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这个物体是怎样平移到最后的位置的吗?”同样,在进行对称教学时也利用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移动过程,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促进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理解图形的运动,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二、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学习中,虽然有些知识很简单学习起来很容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同,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讲究问题的层次性,不能只是把问题就行简单的堆砌,把一些难懂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很难完成问题的探索和解答,甚至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通过有层次问题的创设有利于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让每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小数的乘法》教学时,根据学生计算水平的不同,教师在学习的开始,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让一些计算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同学来进行回答。随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计算方法的逐渐掌握,教师可以相对的增大问题难度,并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引学生进入接下来的问题情境中,并邀请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进行回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学习水平的基础之上获得一定的提高。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探索的机会,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将问题情境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让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以共识,促进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索,同时,将问题情境与生活相结合还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更好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将知识进行更好的内化。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负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负数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在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气温在零下?”根据生活的知识经验,学生不难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很好的把学生带入了学习当中。之后,当教师进行具体的负数知识讲解时,还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这样,在以后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学生能够很自觉的与生活实际学习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可以很好的让一些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进行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教授和教学的有效进行。

四、创设互动的问题情境

在集体性的学习环境下,单纯的提问环节是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的,为了让数学学习氛围更加的浓厚,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互动,增加学生的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扩大思考范围,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通过问题情境,也要丰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发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数学知识探索中,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认识图形》教学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就可以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导入:“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吗。请你在教师的周围找一找,有哪些物体是由这些图形构成的,并和你的小组成员分析他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问题,教师能够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室的各个物体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进行结果展示,并对学习结果给予肯定鼓励,促进师生互动。像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加入到探索学习中来,有利于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本来就应该是有趣,活跃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有趣性。教师要把问题情境创设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 郭媛媛.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2)

[2]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张前英.  才智.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