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初探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郭丽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坦田小学  528318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工作,目的为实现“五育”,实现“以德、智、体、美、劳”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劳动教育油然而生,越来越成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热爱劳动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从而衍生到热爱劳动人民。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培养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在面临孩子的学业困境时,许多父母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而忽略了劳动教育,而家庭劳动教育意识较差。在学校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参观体验”的形式较多,而“劳动体验”的参与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困难。在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促进国家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劳动教育课程应成为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课程。

一、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

学习与劳动的结合,就是边学习边劳动,简而言之就是在劳动中了解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劳动的意义。从古至今,知识都是通过劳动得来,通过劳动来创造和用手感知。手做出的动作和大脑的思考是同步的,如果对手受到了刺激,那么,大脑会立马获取感知。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而造成这一难题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的联系。所以,创造性劳动是激发学生智慧的最有力的手段。

(二)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在劳动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自主的组织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思考。对某种活动的共同爱好,有助于使学生团结在一起。学校可以将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一项活动。通过劳动,培养他们的天赋,发掘他们的兴趣。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让学生们热爱劳动,激发他们的创意火花,使之熊熊燃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培养那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的学生。

(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

快乐来自于劳动,而学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个人可以收获的人生与文化的价值,都与社会的工作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奢望不劳而获;这些都不属于劳动价值观念,是需要学生摒弃的,这也就要求整个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二、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扩大教育资源的范围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着眼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密切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从而扩大劳动教育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

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课堂转移到其他场所,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积极学习,还可以了解到劳动的意义。例如《面包房里的劳动》,在导入环节,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是否会制作面包,但学生们都说不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制作面包的录像,让同学们知道面包需要什么材料,以及如何制作面包。在教学结束后,请同学们到面包房里去参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块面包。通过参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服务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周边进行大扫除、到一些种植基地参与农业劳动、到养鸡场学习生产管理等。通过开展社会主题实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劳动教育服务,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实践,例如:在耕作的时候,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怎样预防和消灭病虫害,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

(二)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

在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平时除了和老师、学生接触外,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学生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很大,在家里,父母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务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或组建家庭积累基本技能。因为对学生的认知程度比较高,所以在利用家庭资源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校的资源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身体的发展。

比如,在校园里,可以组织一次“吃什么”的主题教育,在校园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食堂的问题,比如不排队,不珍惜食物,不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整理完资料后,同学们将讨论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老师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做了一个总结。在总结之后,老师们提出了关于家庭活动的要求:学校里的文明用餐是最基本的准则。老师在安排完作业后,会在家长群里发布班级主题班会的情况,并要求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在下一次的班会上,家长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整合学校和家庭的资源,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在用餐后自觉地清洗餐具、打扫桌子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在中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教材当作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上形成正确的教材观念。

劳动教科书中,有很多关于劳动技能的内容,例如家政、纺织、农作等。在具体的劳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教学主题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体会到探索和劳动实践的快乐。就像《植物的播种》的课程,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植物的种子。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基本的植物播种技术,从而加深对植物知识的理解。在掌握了种子的种植方法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播种,还自然一片绿色”的主题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同时,由于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实践中,有关教师要把劳动实践与课堂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利用教材资源,制定自己的实践主题,并作为一个团队来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专题活动后,同学们就会自发地利用班会,举办“植物种植”的体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认识,互相交流,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课堂教学。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劳动教育

在劳动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因此,在实践中,除了要做好劳动技能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在学校层面,通过开展劳动主题活动的资源,可以在学校里主动地寻求资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扩大劳动教育的空间,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教育的乐趣。

在资源开发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卫生资源,如清洁教室等,并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学生们经常踩踏的草地,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美化校园”的主题,让同学们在草坪上做些改变,并由学生自行管理。在主题活动中,同学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设计,定期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管理等,既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生命热情,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成效。

另外,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将劳动资源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道德与设计、科学等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利用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在这次的主题活动中,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同学们都具有很强的参与热情,比如航模、船模、精美剪纸等,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修养,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

结语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可以使小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又可以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质量,这是新时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劳动教育,使其开发及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彩群. 劳动创造最光荣 ——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与实践[J]. 科学咨询,2022(6):174-176.

[2] 庞伟杰. 在劳力上劳心: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2021(21):141.

[3] 芦艳云. 基于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2021(20):123.

[4] 秦海东. 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