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难点与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难点与实施路径

战戈,孔青,陈琳琳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271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是实现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施过程,要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突破难点,围绕整体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思政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协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锻造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等方面找准方向和建设路径,将会有效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难点;实施路径

引言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的平台。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角度,需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构建激励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生的形成机理

由于教学对象的个性化和其成长环境的复杂化,当今高校的单个主体越来越难以独自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这就需要由基于共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进行优势互补的几个单体,组成一个能产生“整体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教育功效的系统。共生系统就是可选之一。共生是在某种条件下,几个主体基于某种目标,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新时代的大学生,逐渐以“00后”为主体。他们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化多样性虽然丰富多彩,但一些外来糟粕也掺杂其中,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信息化的便捷性,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虽然心智逐渐成熟,但仍处于心理特征不稳定阶段,在遇到西方糟粕思想时,一旦不能坚持正确立场,就容易被蛊惑,在思想上出现偏差甚至走极端。

2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2.1学校育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职业院校长期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系列“立德树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元素调研分析报告、“德技并修”课程教学标准、“五育”学生学习活动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成效报告、课程思政育人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和课程思政育人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案例。

2.2教师个人政治素养得到提升

任课教师深入研究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同专业其他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情况,从课程内容中挖掘独特的行业价值、历史内涵、文化诉求;从课程实践中分享独特的学习经验、人生体悟、事业感受;从课程背景中挖掘代表人物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创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使教师成为自我教育者。

3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探索

3.1整体规划,定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首要问题是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整体规划,目标一致,才能形成协同局面。宏观层面,学校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需体现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将“立德树人”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二是中观层面,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要求,凝练专业或专业群课程思政的主题。主题的凝练要坚持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要求,同时突出专业或职业对从业人员特殊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体现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专业教师要形成思想共识,在行动上自觉地履行育人职责。三是微观层面,确定具有课程和学情特点的具体目标,明确行动主线和着力点,依据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将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组成的三维目标,形成三位一体的融合性专业课思政目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情特点,进行动态调整,课程目标既保持与专业目标的整体性,也要形成课程特色目标,使专业课程教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找到着力点,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

3.2深度挖掘,重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的要义在于育人和育才的同向同行和辩证统一,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应以知识传授为基本内核,以育人为灵魂。课程思政建设一要对标《纲要》文件,领会吃透文件内涵,严格遵循文件精神内涵,确保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正确。二是要解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重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专业“共创”的方式规划搭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要考虑课程知识体系在学科与专业内的位置,以及与专业前导课、后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支撑作用。以专业或专业群为设计整体,理顺各门课程的关系,厘清各门课程的内容边界,按照课程的职业特性与岗位能力重构课程体系。三是要挖掘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度挖掘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运行特点与规律,还要从整体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关联性,建构系统连贯的课程思政元素分布体系和互动互促的生成性关系。教师要寻找专业课程知识传递与德育价值塑造的“触点”,对课程蕴含的思政理念与元素进行深度开发要着重从“四”融展开。一要融“爱”,就是指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政治立场,透过专业,链接学科与行业发展,挖掘中国复兴故事,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以专业特色为切入点,从地方资源、校史资源、校风校训方面增强学生对学校、专业的热爱与认同,增强学生价值理解力与价值认同力。二要融“情”,就是情感精神,从专业体系中凝练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挖掘情怀精神,旨在涵育学生的精神文化;挖掘人文素养,塑造独立人格;挖掘科学方法,锻炼应对未来变化发展的能力;挖掘职业品格,培养就业中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三要融“哲”,就是方法论,从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唯物史观三个不同视角,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方法论解决与处理实践问题,特别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四要融“史”,就是讲“四史”与学科发展史。任何学科史,都是探索史与励志史,有的学科发展史也蕴含国家民族历史,特别是学科中的红色基因以及学科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要结合“四史”理论有机嵌入专业学习,充分发挥鲜活历史的作用,鉴古知今,接续传承,融汇贯通,以“史”育人。在挖掘中要注意的是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能够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3.3分类创新,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要想实现“如盐融水”的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实现从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到促进高阶思维形成的多元教学方法转变。选择教学方法可按照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进行主题分类,如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型、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型、职业能力规约与问题应对型等。针对每一类型主题可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对于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型主题,采用思维导引法与案例教学法。

结语

大学生参与的资源共建应该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或与其亲身感受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引起心理共鸣与情感认同。学生参与选择的主题不能脱离青年阶段的心理状况,不能超越当前社会的现实经验。如选择在大学校园的食堂或图书馆环境的案例,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须遵守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