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发挥德育功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5

小学校园文化发挥德育功能研究

徐慧霞,郭丽娜,王建茹,宋瑞敏,刘会兰

石家庄市栾城区张家庄小学051430

摘要:校园文化在实施德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价值。为了了解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现状,本文以石家庄市栾城区张家庄小学为例开展相关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小学教师和学生调查了解,小学校园文化在发挥德育功能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足影响德育实施;学校制度文化落实不严影响德育实施;校园行为文化实施较少影响德育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内核挖掘不足。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改善。完善物质文化建设奠定德育的物质基础;扎实推进校园制度文化认知、认同达到德育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体验中接受德育;挖掘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引导德育。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加,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这样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竞争和学习压力。导致整个学校教育重心都放在升学方面,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足,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不。例如在构建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时重视度不足,开展的墙报、社会活动、读书会、业余生活等建设不力。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文化氛围影响下,校园里面缺乏积极向上、昂扬正气的精神风貌,也影响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为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十八大上,高瞻远瞩提出了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指明了教育的方向。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发挥隐形教育的功能,丰富和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但是传统德育中主要来立足于课堂,对校园文化中渗透德育的重视度不够,力度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能够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要载体,有利于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式,提升针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优化育人环境,对石家庄市栾城区张家庄小学的德育建设进行优化,对其他学校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大致可以理解为校园中的文化,是有在校师生共同创建的精神,也需要以物质的形式展示和表达。吴国栋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师生通过共同的努力打造形成的一种校园氛围、校园价值观和为追求目标而展示出的群体价值观、意志力和品质[1]。张慧钧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形成的校园精神、校园形象、校园行为的综合体[2]。本文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师生参与,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渗透的育人理念,以及承载这些育人理念的校园精神、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的总和。小学校园文化应该是在小学校园中以育人为目的形成的承载育人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内容。校园文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首先,应该是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全体师生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需要教师作为主体进行创建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形成就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其次,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因为精神文化需要载体呈现,因此校园文化不是纯精神的,其也有物质形式,例如各种雕塑、广场、艺术长廊等都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第三,校园文化起作用是显性与隐性相互结合的过程。校园文化需要实际的一些活动烘托氛围,也需要依赖各种文化制度去执行,达到文化的渗透与贯彻。

(二)德育

德育作为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季超从狭义的角度界定德育,认为德育就是进行道德教育[3]杨小媚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德育,认为德育应该是以道德、政治、思想和心理为一体的教育工作[4]德育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性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德育教育的宽泛性,义务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性,本文把德育定义为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称为德育,因此德育囊括了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综合教育。德育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德育具有参与性,德育需要多方人员的共同参与,不仅包括学生的参与,还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参与;其次德育具有持久性,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持续较长的时间。

三、小学校园文化在发挥德育功能时现存问题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足影响德育实施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内容,也需要物质的具体形式去承载和表现。可以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校园文化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都需要物质去渗透和展示。对小学实施德育的校园物质文化进行调查,了解实施情况如下。

调查学生了解他们对人文环境(包括校牌、路标、雕塑等)的建设是否满意,结果发现10.4%的感觉很满意,63.37%的感觉比较满意,而不太满意及以下标准占比为26.23%。说明学校的文化物质建设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表3-1对学校的人文环境(包括校牌、路标、雕塑等)建设满意程度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很满意

21

10.4%

比较满意

128

63.37%

不太满意

50

24.75%

不满意

3

1.48%

调查了解这些校园文化设施是否对自己达到陶情冶性、修身养德的作用效果时,11.39%的学生认为激励作用很大,61.88%的学生认为较大。也有24.75%的学生和1.98%的学生认为较小和没有作用。结果说明了还有仅三分之一的小学生感觉到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对自己在德育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对学生访谈了解,为什么感觉不到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呢?学生认为,这些雕塑啊、路牌啊等、墙画都是强调如何学习的,都是一些说教,对我的触动性不是很大。像我们的雕塑是孔子像,但是好久没人擦拭,下面的路整修不是太干净,我们也不长去,没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实地观察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主题墙绘画已经脱落,图画和文字很难看清,部分德育材料质量劣质,存在应付检查的嫌疑。部分德育主题班具有可以移动性,很多都是在检查时拿出来展示。这些情况都说明了物质文化建设存在不足,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资金是实施校园文化物质建设达到德育建设情况的影响因素,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越丰富全面,对资金的投入需要越多。学校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对这部分投入资金有限,可能影响了物质文化建设情况,影响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表3-2学校的人文环境对你有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产生激励作用的程度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很大

23

11.39%

较大

125

61.88%

较小

50

24.75%

没有

4

1.98%

(二)学校制度文化落实不严影响德育实施

校园文化中制度文化是希望让学生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这部分与德育有很大的关联。在校园制度文化视野下看到德育的内容包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遵守秩序、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为了让这些制度文化对德育起到作用,应该由制度文化的制定、宣传、执行等途径,通过这些来达到对学生的德育目的。对学生调查了解学校制定、宣传、执行制度文化的情况。首先调查小学生了解他们对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校规的了解情况,能够非常清楚的只有11.88%,61.88%的学生认为了解一些,23.76%的认为不清楚,2.48%的认为完全不清楚。调查说明了学校在制度文化的宣传实现德育工作方面实施不是太好。

表3-3了解中学生守则和学校校规的程度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很清楚

24

11.88%

了解一些

125

61.88%

不清楚

48

23.76%

完全不知道

5

2.48%

制度文化不仅是告知的文化也是一种执行的文化。制度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调查小学生感知他们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公正严格情况。结果显示11.39%的认为非常严格,61.88%的认为比较严格,25.74%的认为不太严格,0.99%的认为不严。调查说明学校的制度执行对70%以上的学生具有威慑性,但是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不是太严。如果制度执行不严,制度可以随意的违背,这样不利于学生社会规范、遵守规则和秩序的道德准则养成。

表3-4所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公正严格情况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非常严格

23

11.39%

比较严格

125

61.88%

不太严格

52

25.74%

不严格

2

0.99%

对小学生访谈,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的制定和宣传情况,学生回答中学生守则班级中帖的有,但是学校和班级不讲不说。校规也有,只有好好学习,基本上不会违反校规。至于校规的内容说的也看不太懂,只有出现了违纪情况,会有班主任说违反校规具体那一条,其实我们也不清楚。在校规较为笼统和模糊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对校规的遵守养成遵守制度规则的习惯。而学校也因为各种原因,对校规执行并不太严。从学校育人环境看,不能体罚变相体罚,让学校选择的制度执行手段较为有限,严格执行限定在有限的范围中,只剩说服教育,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感觉无所谓。其次学校评比,会把违纪学生纳入班级量化中,如果学生违纪未被学校发展,班主任一般选择不上报,因此也导致部分学生违纪得不到处罚,也会导致不利于制度文化形成,也不利于德育开展。

(三)校园行为文化实施较少影响德育开展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校园通过具体的行动展示的文化,校园行为文化中囊括很多内核,其中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内容。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各种活动和行动表现出的文化性,渗透德育。本部分就这方面开展调查,了解现状。调查了解到他们学校举办校园活动情况,12.87%的学生认为经常举办,59.9%的认为偶尔举办,其他27%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举办,数据表明学校在活动举办方面不是太多,参与人数也不多。实践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调查学生学校组织德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13.86%的认为经常举办,52.97%的认为偶尔举办,其他的认为几乎不举办,这些说明了实施德育的实践活动的举办也很少,实践活动的不足,会影响到以行为方式去实施德育渗透。

表3-5学校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经常举办

26

12.87%

偶尔举办

121

59.9%

很少举办

52

25.74%

从来没有举办

3

1.49%

表3-6学校组织有关德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经常

28

13.86%

偶尔

107

52.97%

很少

61

30.2%

从不

6

2.97%

(四)校园精神文化内核挖掘不足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表现出的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园精神文化集中表现为校园遵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导向。一个学校的精神隐藏在校歌、校徽、校史中,最终形成校风。校风作为一个学校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对全体学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实施德育最深沉的方式。对小学生调查精神文化中校训、校徽、校歌、校史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能够达到了解校训、校徽、校歌为66.83%,能够了解校史的为66.34%。从调查看出,学生对校史、校训、校徽、校歌的认识不是太高。

表3-7你对所在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的熟悉程度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完全了解

32

15.84%

了解,但不完全

103

50.99%

基本不了解

62

30.69%

完全不了解

5

2.48%

表3-8你对所在学校的校史的了解程度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完全了解

25

12.38%

了解,但不完全

109

53.96%

基本不了解

63

31.19%

完全不了解

5

2.48%

隐性教育理论强调,只有让学生生活的环境处于浓厚的正能量氛围中,学生会慢慢的被熏陶,实现德育。调查学生对自己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的感知情况。达到78.71%的学生认同自己学校的校风较好以上,认识到较差的在20%左右,说明学校的学风、教风还是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学校风气在于对学生进行正向德育功能。调查学生了解学校的校风对学生三观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有74.26%/的认为还是有较大的影响,25.74%的学生认为较少或者无影响。这些情况反映了校园的精神文化对部分学生仍然缺乏德育的有效性,需要引起重视。

表3-9你对所在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的评价情况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很好

32

15.84%

较好

127

62.87%

较差

41

20.3%

很差

2

0.99%

表3-10学校的校风、校史、校训对你的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情况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很大

25

12.38%

较大

125

61.88%

较小

44

21.78%

没影响

8

3.96%

四、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增效德育功能

(一)完善物质文化建设奠定德育的物质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是是实施德育的载体,物质文化的存在让校园文化有了附着体,也让德育开展有了基本的着落点。调查发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差,部分物质文化设施陈旧,或者存在应付情况,这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德育功能[5]。为了让校园文化更好的发挥德育功能,在实现物质文化完善方面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适当考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德育的联系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这里高度强调了教育最终是树人,而树人的前提是立德,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重视德育建设[6]。学校文化的物质建设中应该考虑到德育因素,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考虑通过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共同发挥德育的功能。总体上以校园主题墙、校园雕塑、校园长廊、校园校牌、路标等建立与德育建设相结合,发挥德育价值。第二,修缮校园物质文化发挥德育价值。对于部分校园物质文化的破旧情况,应该给予必要的保护和修缮。德育的物质文化是净化心灵、提升德育感悟之地,因此应该保持基本的干净整洁、清晰[7]。对于校园主题墙、校园雕塑、校园长廊、校园校牌、路标等应该保持干净整洁、清晰,让学生感受到赏心悦目,这样他们也会积极的走到这些地方,自然的接受熏陶。第三,工作做到实处。德育工作起于细微,方得甘甜。学校把德育的文化载体做完善,做扎实,杜绝存在大量的应付情况,根据隐性教育理论,只有学生在校园德育文化背景中,长期的熏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扎实推进校园制度文化认知、认同达到德育目标

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要求小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遵守秩序、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这些不是凭空产生,都来源于他们对制度的遵守,在制度遵守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8]。在校园制度文化实施德育时,应该遵守基本的原则,先让学生认知,有认知走向认同,有认同才能遵守,有遵守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德育的一部分。第一,做好小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内容的认知。在进行校规和中小学生守则张贴的基础上,应该多进行宣讲,通过各种场合让学生了解校规和中小学生守则。例如可以举办竞赛活动、研究比赛、写作、签名等多种活动,也需要利用常规途径如开学第一课,周会等多种场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制度教育,让他们达到对各类制度文化的认知[9]。第二,应该做好制度落实。制度文化不是让学生看的,是为了让学生遵守的。在对学校制定的各项学校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寝室制度、学习制度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达到认同。下一步就是实施和违反制度的惩戒。之前也谈谈了惩戒的困境,通过家校合作应该是实施制度落实的有效方法。对于违纪的学生口语通过

违反纪律的根据其轻重采用警告、座位站立,批评教育,与父母沟通等一系列层级逐步增加的惩罚力度。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违纪行为会受到惩罚,这样会减少违纪的发生[10]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劝其回家反思教育。通过这些校园制度落实策略,纠正学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德育应有的效果。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体验中接受德育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具体的行为去实施德育,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方面策略实施。第一,办校园内的德育活动。校园中丰富的活动是让学生思维活动,劳逸结合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式,也是落实德育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画展、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尽量与德育主题考虑,实现综合教育效果的达成[11]。第二,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例如瞻仰烈士、踏青、参加展览等各种实践活动,或者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虽然有其他的学科目标,也渗透了情感教育和德育目标,应该发挥这些活动具有的综合效果[12]。第三,开展常规教学活动实现德育。例如举办学校运动会对学生的德育价值很大。利用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责任意识,合作精神等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挖掘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引导德育

为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应该挖掘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重视校园文化最核心的思想精神品质。学校在重视浓厚的校风、学风和师风的基础上,还是应该做好细微工作。不能让校园文化中只有学习第一位的狭义校风,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校风环境。校风应该构建为热爱生活,对人友善,尊敬师长等,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为一体的学校风尚[13]。因此让学生能够得到熏陶,养成良好品质。应该挖掘校史资料,把学校建立发展过程纳入德育中,挖掘学校发展中的德育闪光点,以教师的爱岗敬业,师生的诚实守信为核心浓缩校史。其次应该做好校训、校徽、校歌的完善。这些是学校高度浓缩的精神品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现。学校应该树立校训石,以古代关于德育的深厚底蕴作为校训,发挥校训对学生的终身影响作用[14]。校徽应该侧重以校为荣的责任感培养,校徽寓意应该侧重德育目标。校歌中应该涵盖诚实守信,勇敢坚强,做到有责任心等良好道德精神品质的贯彻,让学生在晨练、课间操、运动会等不同的场合进行校歌传唱,达到良好的德育目的[15]

结语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综合性,其中也与德育紧密相连,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校园文化构建实现德育。通过调查小学在校园文化实施德育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表现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足影响德育实施;学校制度文化落实不严影响德育实施;校园行为文化实施较少影响德育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内核挖掘不足。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改善。完善物质文化建设奠定德育的物质基础;扎实推进校园制度文化认知、认同达到德育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体验中接受德育;挖掘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引导德育。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让小学校园文化在德育功能发挥方面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国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115-116.

[2]张慧钧.新时期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实践体会[J].智库时代,2020,(11):199-200.

[3]季超.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196.

[4]杨小媚.校园文化构建视野下小学生德育管理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1-12.

[5]白发堂.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J].学周刊,2020,(5):60.

[6]吴少珊、吴小雯、杜旭升、李玲、吴卓士.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6):150-152.

[7]陆峰、叶秋.根植校园文化提升德育实效——以包桥小学“乡贤育德”工作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7):89-90.

[8]庞波.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5-17.

[9]秦小冉.浅谈小学德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21):119-120.

[10]张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19:44.

[11]梁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9:32.

[12]李月.中小学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40-45.

[13]连小玲.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8):41.

[14]邢成君.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从理念到实践——河北省易县第一小学“若水”文化探索[J].人民教育,2019,(6):60-62.

[15]胡桂昌.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汉字文化,2019

,(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