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双减,"音画"促教——浅析旋律线的多样性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对话双减,"音画"促教——浅析旋律线的多样性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李晓静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邢塘街道中心学校    236400

摘要: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传递文化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作品将国家的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有助于文化的传播。现代化教育的进步促进了音乐教育的进步,教学更讲究方式方法,旋律线教学便是教育进步的产物。通过旋律线教学能够降低学生识谱难度,有助于音乐课堂的开展。本文的主要论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线的作用与应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旋律线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感性而直观的。为了辅助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握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应当恰当运用旋律线,将抽象的音乐用简明线条来表现。本文通过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线的运用,彰显旋律线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一、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小学音乐教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它对强化学生的音乐能力也起着积极作用。但如果教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只是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的话,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增强对于声乐的认识和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使得学生们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听音乐画旋律线,简单直接的把音乐情感表达出来。用旋律线点亮课堂的美,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歌唱训练中。
  例如,在教学学生唱《音乐中的动物世界》歌曲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这一首歌曲,活跃小学音乐课堂的氛围。伴随着动人的音乐,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中的动物世界》这一首歌,在黑板上为学生绘画相应的旋律线,让学生跟着旋律线通过对比这一首歌的上、下乐句,让学生跟唱这一首可爱的歌曲,学生唱完这一句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这句歌表达的是欢快的情感还是伤心的情感?对应地旋律线又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可见,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满足了学生对课堂趣味性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接下来的音乐歌唱训练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如,在学习歌曲《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一首歌曲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小组自学”的教学方式,首先按照学生对唱歌技巧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这一个首歌曲的乐句绘画相应的旋律线。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个小组长,首先对小组长进行这一首歌的训练以及旋律线学习、识别和绘画部分训练。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小组长充当辅助作用,让小组长协作教师对其余组员进行歌唱训练,从而提高小学音乐唱歌的效果,减少小学生唱歌跑调的几率。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有句诗这样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音乐课也确实如此。如果每节课只是介绍专业知识,就算穿插的有游戏但是理论知识依旧占据绝大部分课堂时间,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消化慢,理解能力也不强,并且大多数家长也不懂专业的音乐知识,对孩子的帮助也有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理解音乐专业知识的办法就是实践。通过实践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在具体操作中明白专业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大都在“教”上,对学生的“学”关注不够,也有一部分时间有限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即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保证教学质量,老师难免有注意不到的地方。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老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实践教学,趁热打铁让学生加快吸收。
  例如,在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老师就可以举办一场“国歌知识分享专题会”,让学生在上一节课结束后,在放学后回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搜集整理与国歌有关的内容,同时让学生自行去网络上找国歌中每一句歌词所对应的旋律线。相较于传统的作业来说,让学生上网浏览并搜集资料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显著降低学生课业负担。随后在下节课上,同学们可以自由举手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国歌创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作词、作曲各是谁,刚开始的演唱者是谁,后来又有过哪些经典的翻唱。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这首歌中的某一句歌词,在黑板上展示四种不同的旋律线,让学生去猜测哪个选项对应着这句歌词,率先猜对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奖励。

三、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乐理意识
  在构建有趣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从技术层面出发,进一步采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乐理意识。由此,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从而全面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当然,考虑到小学生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技术支持,比如师生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贯彻肢体律动机制,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譬如有的学术在接受肢体律动指导后依然表示不晓得如何利用律动来表示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教师不妨将肢体律动编撰成有趣的顺口溜,以此加强学生的技艺。


  如这段顺口溜:“遇到高音手上扬,遇到低音手放下,遇到强音拍拍手,遇到低音跺跺脚,遇到长音张开手,遇到短音手抱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顺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学生可以跟随顺口溜描述的内容展开律动,以此感受长短音、高低音和强弱音等知识的特征。当然,顺口溜的内容也并非是不变的,学生可以跟随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其中的动作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突出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例如有的学生习惯在高音处将上臂打开,在低音处将双臂收起。在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夸赞。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娴熟地掌握顺口溜,可以熟练运用肢体律动表现乐理知识,我们还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练习契机。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能通过课后练习将肢体动作和旋律线相结合起来。例如在旋律线的高音部分,学生就应对应作出手上扬的动作、在低音部分学生就应把收放下收起等等。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作业:在课下自行找到这首歌的旋律线,首先眼睛看着旋律线,一边看一边做出对应的肢体动作。随后不再看旋律线,一边播放歌曲一边做出肢体动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且学生能从这种有趣的课后作业中获取乐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旋律线的应用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一次改革和创新,它突破了音乐课堂只能单纯教学生唱歌的困境,也让本身单调的课后作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多样化旋律线的支持下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显得更加有乐趣,都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上的陶冶。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应越发熟练地掌握如何运用多样化旋律线来实现“音画促教”,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每名学生既能从文化课学习间隔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又能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苗苗. 旋律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  2020.

[2]徐益璐.课堂中的音乐水墨画——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线的实践运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