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

叶,旺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小学,重庆 404500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科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要加强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其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创新,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顺应教育的新发展,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课改任务至关重要。为此,充分认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可为有效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夯实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这一问题展开以下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满足小学生各年龄段心理和认知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为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和责任感,坚持不懈地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审美能力,通过教法方式的创新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强调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担当着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潜力。然而现阶段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教学课堂上多是按照自己的授课意图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兴趣更加低下,而被动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思维上的依赖。

(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枯燥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实施下,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成绩,不够重视素质教育的提高。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枯燥,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培养需求。

(三)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心智和心理发育有很大差别,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没办法适应小学教学的模式。而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上,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马上提高综合能力,只能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形象思维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把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生活中的素材等,借助信息技术媒体用图片、声音、文字、微视频、课件等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语文教学通俗易懂,接近学生生活。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自主自立的学习能动性。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就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以教学结合为导向,建立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契合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爱好,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常识以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举例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辩日》时,可以采用情景故事的方式教授,将文言文的内容转化为课堂小故事,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一个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随后再引入文言文的教学讲解,这样能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做好必要的铺垫,又能激发小学生热爱文言文学习。再例如,教师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还原草船借箭的短片,通过播放短片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被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起来,教师在一旁作为指引者,为学生讲解其中的难疑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会得到释放,同时也会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构建速度、构建形式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备好课,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另外,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搞“一刀切”的教学,根据分层备课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堂上都有发展和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

(四)实现难疑点的解读

在小学教材当中,有一些需要学生背诵的古诗词,这属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范畴。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许多古诗当中都存在晦涩难懂的生字。因此,即便许多学生能够流畅地背下古诗,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想要突破这样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解读。例如,在古诗《望天门山》中,许多学生对于其中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并不理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与这首诗相应的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现乘坐小舟顺流而下的场景,充分展现长江两岸的青山忽然映入眼帘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视觉冲击,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出”字蕴含的意义。不仅是古诗词,教材中的散文、短文等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在共情中更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五)优化教学方式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小学生主要要学习音节、字词还要学习阅读与写作,因此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为冗杂,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以严格的要求来督促学生,这虽然能够让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课堂知识,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一定要由教师从自身原因出发,更新自我关于教学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参与思考与讨论,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其次教师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次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学生的其他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询问并耐心向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在激发学生在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的时候不仅仅能通过课文讲授来引导学生,还可以给学生观看相关的优秀爱国影片、纪录片,给学生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展现敌人侵犯祖国犯下的残忍罪行和祖国军人、普通群众为保卫家园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让学生对于这些必备的品德和精神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在情景教学和通感教学的方法下潜能生对于知识的领悟和各种美好品德精神的感知能够更上一层。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师的发展与追求,以适应新时期变化发展形势的实际需要,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2)

[2]张玲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