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策略研究

吴庆江

招远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德育理论逐渐从文本是的,德语逐渐转化为生活化的德语。生活化德育指的是把德育放到生活实际中,脱离教条化和理想化,从德育的主体出发,围绕现实生活展开道德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对于生活化德育的模式而言,在特殊学生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开展的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策略

由于生理或者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智障儿童存在认知能力低以及语言调节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经常带有表面行、片面性以及形象性,再加上智障儿童情感意识薄弱,不能够遇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对自身行为的调节能力较低,中上,至少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由自主或者不自觉地违背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所以,为了能够推动智障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学校及教师应当注重对智障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而生活化德育的教学模式在智障学生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开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满足智障学生健康生活的要求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把德育变成一种和学科类学习类似的教学活动,这样文字时的讲解,给智障学生建立生活化,联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活化德育,能够把德育问题和现实生活情境充分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降低智障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帮助的智障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智障学生向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求智障学生能够互敬互爱、讲文明、懂礼貌,这对于职场学生的交往尺度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不能够真正的提升智障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生活化德育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制定出最为普遍的交际标准,能够让智障儿童很清楚的明白人际交往的常识,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能够让智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一同进行学习和训练,推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智障学生将来长远的发展

由于智障学生感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给人的印象常常是负面的,如难以沟通、性格孤僻等等。通过生活化德育的教学方式,能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智障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智障学生生活化德育开展的优化策略

(一)从生活中关爱智障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常常存在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由于智障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职场学生存在固执、暴躁、任性以及孤僻等个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德育的方式,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推动智障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到健康、正常的情感,帮助智障学生纠正病态的情感。

教师应当怀着一颗关爱智障学生的心,让智障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开出灿烂的花朵,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自尊自强的性格,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向着积极、向上、欢乐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走时能够在生活上充分的爱护、关心、照顾和体贴职场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爱护,可以帮助智障学生理发、写手、洗脸、洗衣服等,还可以购买好吃的以及学习用品奖励给学生。使得智障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提升学生在生活上的信心,感受到情感的呵护,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得智障学生能够学会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影响智障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榜样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征,是移动的教科书。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可塑性都好,因此,树立榜样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用正确的典型作为榜样,促使他们的行为能够做得更好。而这些特殊的孩子接触的最多的便是教师和家长。所以,在智障学生的眼中,教师和家长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言行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进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课堂上,如果进行自我介绍的示范,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和语气,无形当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得学生也能够注意到自己的仪表。

(三)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由于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智障学生被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因此智障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行为很难受到理性的调解和约束。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生活化德育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再加上智障学生的神经过程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建立新的方式的改变,已经形成的方式要容易很多。所以,教师在生活化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德育的层次性,从智障学生的言行出发,灌输和训练文明的言行规范。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遵守纪律以及文明礼貌的教育。对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集体意识以及尊敬教师的教育。而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其社会公德的遵守,以及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引导。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智障学生的思想品质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智障学生到超市、社区以及红色教育基地、养老院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智障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的正常生活。教师可以组织智障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使得智障学生的社会经验更加的丰富,提升他们的生活感知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遵守社会秩序。学校和教师通过在敬老院以及红色教育基地展开实践活动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的民族意识,提升智障学生的思想品质。

总而言之,智障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时间的、复杂的教学任务。因此,通过生活化德育的教学模式,对智障学生展开引导和教育,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实现智障学生更好地、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雯婷,杜锐,冯秀梅.源于生活,智慧成长——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J].教育界,2020(37):8081.

[2]刘全礼.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协同育人实效[J].现代特殊教育,2020,6.

[3]姜烈芳. 培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研究[J]. 现代交际,2019(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