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性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0
/ 1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性的实践研究

秦世明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摘要:

双减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小学数学课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那么现在的数学课堂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真实有效的吗?真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吗?笔者一直在数学教学一线工作,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课,认为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退有度的数学老师是保证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一线教师    数学课堂   主体性   主导性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仍存在着学生主体性假象

1.“先学后教”的滥用导致学生主体性假象。

笔者曾有幸观摩近些年成都市优质课大赛,一些老师采使用了导学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这种方式,例如以探究为主的内容。教材的知识是静态的,而数学课堂教学是要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激活为动态的思维过程,成为学生思考的载体。由于结果已经知晓,学生根本没有耐心回到思考的起点,对过程就没那么关注了,被教材牵着走了。例如有老师在执教《长方形的面积》时,孩子们一听说课题就大声说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至于为什么是长乘宽就不关心了。另外在设置导学单时,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的能力,或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习惯于做铺垫,设置思维通道。这就大大缩小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导致很多知识如“过烟云烟”,难以在学生的大脑形成深刻的印象。

2.“答对即止”背后的主体性假象。

公开课常见现象:教师抛出一个关键问题,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很快回答到点子上,教师开始焦虑。如果此时一个学生回答对了,教师立即如获至宝,大加表扬之后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一个关键问题只经过少数几个人回答就过了,那么其他孩子呢,他们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被硬生生拽入了下一个环节。

学生的思考一旦被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过是一种假象。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师适度的进退可保证学生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只有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儿童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维水平的准确把握,才会有科学、高效、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张齐华老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时,就反复思考,教材直接由“具体的数”向“抽象的字母”跨越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一个思维障碍。经过多方求证,最后他选择了“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切入新课,更贴近儿童思维现实,符合儿童真实思维水平,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跨越的困境。再比如说米文梁老师在执教《比的认识》时,创设了调配蜂蜜水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课堂,不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除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强化了当两个量顺序不同时,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巩固练习中设计了生活中搅拌混凝土的例子,2:3:5一个比就把水泥、沙、石子三者之间的关系都表示出来了,用一个除法算式或者一个分数都无法完成,化解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既然已经学习了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备课时教师应该退,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退到学生的已有知识,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

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适时、适度的进!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吴正宪老师在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时,合理安排了学生汇报的顺序,从繁杂的文字到形象的直观图,最后呈现简单的符号。润物无声,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完善了认知结构。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如米文梁老师在执教《比的认识》时,调配蜂蜜水,准备了两种大小不等的杯子,老师拿小杯时,学生拿小杯;老师换大杯时,学生也跟着换大杯。老师就追问了,你怎么跟着老师学呀?学生不得不思考这个动作背后的数学道理。一个巧妙的设计,一句适时的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体会到每份的数量要一样的道理。进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米老师在执教《比的认识》时,有一个自主研修环节。当三个小组分别汇报完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可以写成分数,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之后。老师介入,质疑: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并用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足球比赛得分来引起冲突。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最终发现,足球比赛得分是表示两个数相差的关系,而比则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这样的进让学生记忆深刻。

总之,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进退有道的教师,孩子们的数学课堂学习才是主动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