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为例

董玉宾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351100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是语言学科的课程素养。笔者通过对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散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认为以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语料库;以梳理为手段,帮助学生分析语料内容;以整合为关键,协助学生建构语言系统;以运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语言能力。这一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余文森在在《核心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课程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策略更为值得探究,笔者通过对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散文阅读教学进行实践,整理出“以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语料库;以梳理为手段,帮助学生分析语料内容;以整合为关键,协助学生建构语言系统;以运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语言能力。”这一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积累——形成语料库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尤为重要。假如语文是大厦,知识就是砖砖瓦瓦,积累则是将砖瓦堆砌成高楼的过程。课本是语文积累的主阵地,加之依托课本进行延伸性的积累,从而形成语料库。散文性的课文具有语言优美,用词巧妙等特点,非常适合学生积累。因此,积累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之一。

六年级下册《匆匆》作者以独特的体验,优美的笔触,抒发作者对时间匆匆而过的伤感,化抽象为可观可感的事物。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由此笔者在执教本课时,首先让学生画出本文的独特句式,从作者如何应用语言文字把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从作者如何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间;从散文的特点入手,体会作者运用巧妙的语言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意境。在这些充分的感悟、理解后,引导学生积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一体现时间不复返的排比句式;积累“八千多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一比喻,感叹时间的匆匆;积累“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流走。”这一化抽象为具体的形象事物而感叹时间流逝之快。如此优美语句,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耳朵记住了,心灵感应了,背诵就是水到渠成。接着,笔者又抛出其他作家对时间描写的作品,从而体会同是对时间匆匆的描写,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达方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言之美,用词之妙。再统整小学阶段学生所积累的关于时间的词、句、段篇均复习一遍。从此就形成了一个关于“时间”为主题的完整性语料库。

二、梳理——分析语料内容

梳理,顾名思义就是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有序地整理。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文积累而教,更要加强对语文积累的内涵、规律的研究。对上述积累的词语进行有序地整理,部分内容只要积累就行,部分内容是需要加以运用。如《匆匆》一课围绕“时间”为话题进行积累,积累“唱黄鸡”一词时,学生不明白这个词与时间有什么关系,笔者引导学生分析:首先翻阅本册书的最后一首词苏轼的《浣溪沙》的“休将白发唱黄鸡”,明白了这里的“唱黄鸡”比喻时光流逝。再引导学生了解:“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喻指: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学生对“唱黄鸡”的来龙去脉有了明晰的认识,但平常生活中这词的运用较少,只建议学生积累就可。如句子,鲁迅的“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这句名言,具有非常强的哲理性,笔者引导学生把它摘抄出贴在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等名句还可以选择运用在习作当中。于是,笔者就引导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标识,“▲”标示为重点积累的知识,习作常用到的知识;“√”标示为了解并掌握的知识;“※”标示为了解的知识。学生通过梳理后,发现关于时间的一个系统资料中次重之分,得到了明晰的语言结构图。

三、整合——建构语言系统

2021版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言建构与运用,关键一步是培养学生整合语言材料的能力。通过整合,将积累和梳理后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散文的知识结构化,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如《匆匆》一课中,作者以流动传神的笔触,通过融情于景又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伤时又惜时的感叹,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深深吸引着读者的心,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些表达方式的同时,推荐阅读了冯骥才的《时光》,体会不同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阅读表格,要求学生从“表达方式、开头和结尾、过渡衔接、结构安排”等方面展开谋篇布局的研究。再加入自己的语言经验,整合出自己的表达风格,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语言系统。

在话题的融合、统整中,建立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风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实践语言能力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文章最主要的还是语言文字的运用。2021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是语言核心素养最直接的体现。于是,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仿写《匆匆》第3自然段中“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种化抽象为具体感知事物的表达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有的学生写道:提笔时,时间从握笔的手中溜走;发呆时,日子从凝然时悄悄滑走;交流时,他又从嘴角边轻轻移走。讲评学生仿写情况时,笔者又引导学生发现运用“溜、滑、移”等不同动作的词,可能避免词语的重复,还能生动地展现时间流逝形态。接着,对学生提出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要求,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随笔,笔者引导学生从梳理出来的语料库中,选择5个及以上的词语,3个及以上的名言,运用自己建构好的语言系统,对“时间”进行口头交流,同桌交流,再进行小组汇报,笔者对学生汇报的材料提出适当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材料,添加内心的想法,从而撰写出一篇属于自己对“时间”认识的随笔,随后将随笔加以评改,评改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较之以往更是有理有据,生动形象,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了许多。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漫长的积累运用过程,厚积薄发,教师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秘妙,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肖哲《语言感知须在本真状态中回归本源》2021.7《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2]汪静东《开掘文本教学价值,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2021.7《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3]罗忠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策略》2019第15期《文存阅刊》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立项编号:2020XB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