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研究

作者:冉旭阳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思源实验学校邮编:565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关系到学生意志品质以及个人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法制意识进行培养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补足当前法制教育体系的不足,促进法治教育体系的完善,更好的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法制意识方法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影响着学生法制观念的树立,提高该项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新时代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就需要保证日常教学的效率,确保为学生的思想成长提供正向的引导,向初中学生普及具有生活实践指导意义的法治理念以及法律条款;依据初中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的法制意识,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式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体系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引导初中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承担起面向初中学生实施普法教育的职责,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守法意识以及社会归属感,使得初中学生群体能够深刻地意识到法律的社会意义。这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该项课程教师的主要职责。

一、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培育学生法制意识的现实意义剖析

初中阶段重视法制意识的培养,目的在于塑造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给予初中学生思想态度正确持久的引导和锻炼,同时实现法学观念以及法治精神的深层次理解,为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其成长为具有正确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的高素质公民提供支持,之所以强调提高初中学生的法律素养,这是因为法律素养的水平和初中学生的成长空间以及价值取向正确性存在直接联系,尤其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法律素养水平更是影响着初中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法制意识培养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信息的辨别能力,抵御外部社会环境中负面思想对于初中学生的侵蚀。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任课教师就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初中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公民的个人权利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公正性和全面性,领悟法律对于社会运行规范以及个人安全保护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引导初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方式,自觉抵御不良诱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缺陷分析

(一)教师课堂渗透法制教学意识淡泊无法保证专业性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承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又缺乏渗透的意识。例如未系统性的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或者是对于我国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欠佳,亦或者是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渗透点掌握不足。可见教师的课堂渗透法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面向初中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的效果。另外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缺乏合理的教学安排,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法律知识的讲授相对较为零散,难以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意识观念

(二)课堂渗透教学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围绕基础性法条知识进行教学或者是通过示范案例的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但是这些案例与初中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难以发挥示范案例的概括性、生动性以及直观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一般。同时,受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学生难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注意力的集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形式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维持对于该项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教师习惯性的采用理论知识进行灌输,缺乏实践活动,也会阻碍学生对于该项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见,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保证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法制意识的关键。

三、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智慧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组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出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考虑,学校有必要对该项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法制观念以及法律素养进行。同时匹配相应的能力培育指标和考核办法,用于督促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智慧课堂教学渗透法制知识的能力,转变教学态度。更好地发挥任课教师对于初中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塑造主观能动性。同时严格要求任课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成为初中学生遵纪守法的模板。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整合现有的互联网资源,目的在于确保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内容,保证面向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性。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收集更多具有解释性的真实案例,保证法制教育的科学性,贴近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初中学生和法律法制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实现法治思想宣传的良好效果。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全新授课策略

针对授课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同时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启蒙效果显著。在改进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的初中学生表现出的自我意识以及认知规律,尽可能的使用一些具有新颖性的知识和案例展开教学,更容易被初中学生接受。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杜绝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实践教学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对其法治观念以及法治精神进行培养。另外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关注教学方式趣味性的改变,例如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智慧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

()营造法制化校园文化氛围

任课教师应当利用课堂上教学时间召开主题讨论会,有目标、有预案地面向初中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解释各类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并鼓励初中学生就基础性的法学问题开展具备较强思辨性的研讨与辩论,详细记录初中学生在此类讨论活动中所发表的意见与思想观点,观察评析初中学生的阶段性进步程度与对法制观念的理解深度,并以此为参照逐步优化、改良辅导方式与教学计划,争取发挥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良好文化氛围,能够加强教学活动的实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学生法制意识进行培养,离不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支持,作为该项课程的任课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法治课程学习体验,全面普及我国现行的法律知识,以此推动法制化社会的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芝芬.基于智慧课堂教学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7(22).

[3]永芳.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探究[J].科普童话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