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英语“支架式”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英语“支架式”阅读教学

邓优福

始兴县实验小学  广东韶关   512500

【内容摘要】Read and write板块作为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关键内容,支架理论在其教学活动中的科学运用,不仅能为学生搭建更适合的活动支架也能为学生各项阅读探究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文本解构,明晰教材内涵;文本建构,训练言语技能;文本再构,丰富言语输出等层层递进的支架教学模式,来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学生一片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  支架式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1]。学生步入高年级,作为核心部分的阅读板块,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逐渐降低,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学高年级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支架理论”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提高现有发展水平。“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不断填补信息差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2]。如下图:

1594792167(1)

这种模式笔者也做了尝试,觉得在高年级对话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效果很不错。下面笔者就以PEP人教版英语高年级Read and write板块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文本解构:围绕话题,解读文本,明晰教材内涵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围绕话题的小学英语教学,就是要确立一个与学生紧密相连并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以此为核心,所以要以训练的语言功能为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非语言能力,进行一系列的扩展、有深度的活动,在组织学生讨论、议论.延伸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应用[3]

1.基于教材板块,解读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是单元的核心内容。Read and write板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文本,第二部分是一个根据文本提供语境进行一个练笔活动。第一部分的文本教学是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一个有一定意义的语篇中,让学生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并作为文本范例,帮助学生记忆并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第二部分的语言交际性活动是教材教学目标的导向,旨在引导教师组织生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后,还要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语言交际练笔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效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教材编写的意图也正是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于单元整体,确定核心知识。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有意义的“read”、“write”的活动进行文本的构建、展示等,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和综合运用。

二、文本建构:链接情境,整体输入,训练言语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1]。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就是一个重要的“支架”。在此,又以Read and write板块为例,在构建展示平台,整体输出语言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一环节,笔者是这样搭建语言支架的:

1.巧借板块信息,初步感知文本。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五、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能够理解文本的大体意思,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演文本的内容,能够利用核心句型进行创编,最好还能联系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这一套教材中很多插图非常活泼、形象、直观,可以传递很多无声的语言信息,和这个教材紧密相连。例如PEP五年级上册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B Read and write的内容,用读图的方式理解文本的语境信息,初步感知文本。

2.策划骨架信息,掌握文本内涵。

针对本课时的特点,笔者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帮助学生理清阅读这篇对话的思路,掌握文本内涵。

(1)快速阅读,理解文本意思。

提出问题:①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food? Why?

②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vegetable?

③ What’s Grandpa's favourite food? Why?

让学生快速阅读,理解文本意思,并思考以上三个问题。

(2)细读文本,找出关键语句。

通过课件,提供填空式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回答。Read silently and tick or cross.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

 

(3)再读文本,注意语音语调。

理解了文本意思后,再读文本。首先,Listen and repeat, 分句听并模仿;然后,Read aloud. 出声朗读句子,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最后,Role-play,分角色表演。

三、文本再构:训练思维,升华语用,丰富言语输出

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需要准备充分的表达语言才能完美过渡。在构建展示平台,整体输出语言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一环节,笔者是这样搭建语言支架的:

1.给出多种句式,激活思维张力。

Activity one: How can you write a complete not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在这个巩固环节,笔者提供多种句式,激活学生语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而又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的语言水平,让学生着眼于文本,又能运用语言[5]

2.搭建文本支架,架设思维支点。

Activity two:Write your note to Robin.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语言的输出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应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不断运用语言知识,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其综合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Dear Robin, 

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_____. It is _____________. I don’t like _________, but I like ___________. Thank you.

Yours,

________

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先让学生先把各自可能用到的语言点以填空的方式写下来,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再进行展示。让学生真实地运用语言,进行文本再构,由输入语言转为输出语言,为学生架设思维支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阅读自主灵活,落实思维培养。

为了能让学生自主灵活地进行阅读,应拓展延伸出更多的话题,逐步以树状形式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开阔的视野[6]。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话题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进行横向型延展支架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的语言、媒体、思维方式等支撑,将交流引向favorite book \ teacher \ fruit \ …和 why?这样,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语言交流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

4.渗透交际策略,促进思维生长。

Read and write作为本套教材的核心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新的文本后,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已学知识,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交流,从而渗透交际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例如,在教学完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内容后,笔者抓住核心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及其回答“I usually/often/ sometimes come…”让学生把核心句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比如,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实际生活中同学是怎么上学的?他们谈论起来有话可说,还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上学方式,既渗透了交际策略,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支架教学模式的运用最终是为了撤掉支架,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支架搭设在课堂环节哪处,它都应是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契机,借支架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1.

[2]相跃.“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应用--以北师大版《先锋英语》阅读内容为例[J]. 中国教师, 2014, 000(019):60-62.

[3]林君玲. 以话题为主线,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36).

[4]  孙莉莉. PEP教材Let'stalk板块的"三步曲"教学策略例谈[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4).

[5]邱丽爱. 巧搭支架,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效[J]. 读与写, 2017, 14(6).

[6]李荣华. 借助语言支架促学生从文本对话走进生活交际[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