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策略研究

武琦琪

镇宁自治县马厂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学前教育工作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既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幼儿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适宜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合理应用游戏,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既可以保障学前教育有效性,也可以更好地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学前教育中,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科学应用游戏,有利于幼儿自身能力发展,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一、幼儿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大,它能够给幼儿带来舒适、愉快的感觉,因而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全神贯注,态度认真。可以说,游戏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二)帮助幼儿掌握技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有许多锻炼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的机会,这些锻炼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如增强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肢体灵活性,发展其跑跳能力与平衡能力。在一些需要借助一定材料或者工具的游戏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

(三)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感知周围的事物,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掌握辅助工具的运用技能,同时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协作。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充分感知游戏所用的材料和物品,要明白如何操作,要认识物品的性质、特征和用途等,还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学会与人友好交往。这些对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互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可以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并获得社会经验和知识;在一些假想游戏或者开放性游戏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开发。

二、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适龄化原则

学前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3—6岁的幼儿。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因此选择适宜的游戏尤为重要。如3—4岁幼儿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弱,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应充分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活动应尽量安排在室内;针对5—6岁的幼儿,教师可开展一些室外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更多事物的认识。只有采用适宜的游戏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生活化原则

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应注重幼儿的情感变化,如当幼儿刚进入新环境中,对一些事物较为陌生,因此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和教师交流等情况。对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充分结合生活化的原则,给予幼儿舒适、温暖的感受,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游戏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三)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教育工作的主旨,这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以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三、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策略

(一)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合理暗示

科学趣味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应用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暗示,能为幼儿的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引,进而促使整个游戏活动顺利进行,而且,通过合理的暗示,还能借助游戏活动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这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能对幼儿进行合理暗示。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组织“留住彩虹”的科学趣味游戏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首先通过视频向幼儿展示雨后的彩虹,然后向幼儿发问:“彩虹美丽吗?”“为什么只有在雨后才能看见彩虹呢?”“大家想留住彩虹吗?”“那么彩虹的形成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游戏,看是否能留住彩虹。”通过上述提问,再加上水、塑料瓶等材料的展示,暗示幼儿彩虹的形成可能与水有关。然后教师使用锥子在塑料瓶盖上插出很多小孔,然后在瓶中装满水,握住瓶子,并背对太阳,之后用力挤压瓶子使水喷出,彩虹也就出现了,然后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完成上述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尝试后无法留住彩虹,教师则暗示幼儿不妨将瓶子的小孔增多,并且使孔径尽可能小,彩虹则会被留住。然后教师则向幼儿介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太阳光在照射水的过程中发生了折射,进而创造了彩虹针对光的折射,教师并不需要进行深层次解释,仅仅需要通过这一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

(二)学前教育游戏应与德育结合

德育同样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前教育要全面渗透德育。游戏与德育的结合,可以帮助德育更好地落实。幼儿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所以开展德育时也需要因材施教。游戏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借助游戏可以提高德育效率,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根基。以“勤洗手”这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比一比”的游戏来开展德育。具体来说,教师先教“洗手歌”,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洗手的方法;在户外玩耍之后、在吃饭之前等关键节点,让幼儿独立完成“洗手”,看一看谁洗得最干净,谁洗手步骤最完整,再给予一定表扬,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幼儿与人沟通的技巧,让幼儿学会文明用语。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与幼儿的一生发展联系密切。总之,教师在游戏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这对于幼儿品德塑造与人格健康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三)落实开放性评价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落实评价,让评价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如幼儿可与教师一同评价自己的游戏过程,也可独立评价自己的游戏过程,或者与同伴互相评价。二是评价的形式要具有开放性。评价不限于口头评价,也可以采用文字描述、活动实录、图表记录等形式;不限于结果评价,也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或者对活动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进行评价;不限于整体评价,也可以采用局部评价或者个体评价等。教师应尽可能丰富评价的形式,实施多元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阶段幼儿年龄小,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工作,教师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思路的研究,以此不断完善幼儿教育工作,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红庆.学前教育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策略实施[J].新课程,2022(14):85.

[2]柴春霞.学前教育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策略实施[J].新课程,2022(14):96-97.

[3]陈芳.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2(14):138-139.

[4]晏文乾,田呈翠.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6):169-170.

[5]缪军.浅谈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运用的意义、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0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