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汪宇霞,柏光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第三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其目的在于引领小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初步感知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激发阅读文言文兴趣。为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统编教材的这些文言文有整体的把握和解读,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文而学,学而有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简要梳理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简要梳

理后发现,从3年级开始共有14篇:按题材划分,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各4篇,散文、小说(传说)各2篇,神话故事、言论总编各1篇;按内容划分,除言论总编和散文外,其他12篇是有具体人物形象的;按篇目的寓理划分,除1篇谈读书方法和益处外,另外13篇都是给予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引导。纵观选入的文言文,它们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起点,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就安排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四篇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传统文化,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统编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层面的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蕴含在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编的《精卫填海》,体现了古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学生通过学习将这些精神内化,必然会在内心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2.2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古今汉语在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是一条河流的“源”和“流”。学生如果想要学好现代汉语,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的话,就必须深入了解汉语发展历程,通过对文言文的实践学习获得丰富的言语经验。此外,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处世哲学,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文本、品味语言艺术,能够提升审美鉴赏、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选编的《两小儿辩日》,通过两个小孩争辩,体现出古人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

2.3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格魅力

经典文言文一般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传达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增强学生人格魅力具有十分重要且独特的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和贤者圣人在思想上碰撞交流,体会古人的人生情怀和理想信仰。例如,学习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选编的《铁杵成针》可以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编的《伯牙鼓琴》可以促使学生体会知音难求、友情可贵的思想境界。

3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3.1读———阶梯式上升

1.范读引导。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文言文,对这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过文言文的朗读关就不容易,因此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遵循阶梯式上升的原则。如教学《司马光》一文,首先就应该通过教师范读或听课文朗读录音,消除学生对文言文这种表达方式的陌生感,尤其是遇到难断之句,范读或听录音是把握词句间停顿的基本策略。比如这句,“光持石击瓮破之”,反复听范读或录音后引导学生标示停顿线“光/持石/击瓮破之”再试读。

2.自练读通。文言文的朗读,学生在范读引导下,扫除最基本的“拦路虎”后,必须通过反复练读来读通。如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尽管这则寓言故事之前大部分学生都听过,但因为教材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学生要读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后就有“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自我练读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读通顺读正确的方法,如可借助注释理解这些重点句的意思,从而在读对停顿的基础上读通顺。

3.2悟———多途径探究

文言文因语言表达模式与现代文不同,对小学生来说理解的确有难度。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多途径探究的策略。

1.比较异同。文言文中经常会遇到古今异义的词,教学中就可帮助学生聚焦这些词,在比较中逐个击破。如《古人谈读书》课后练习中就有比较加点字古今意思的不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引导学生想想说说,这个“急”在这是什么意思,和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其中“断”又是什么意思,和我们平常的意思有什么区别。通过古今词义的比较,学生对这些词句就会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2.借助注释。小学生理解文言文,必须借助注释。统编教材也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注释、资料,但介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仅靠教材提供的显然还不够,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应的工具书,或者通过网络手段搜集相应的信息,将以上几者整合起来,同时联系上下文,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如《伯牙鼓琴》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结合教材下面注释,即可理解“复”“鼓”等义,结合查阅资料还可知“足”是“值得”的意思,再将全句联系起来,就能得知这句是“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3述———帮扶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统编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同样也承担着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学习表述的目标。

1.谈感受,表观点。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司马光》,结合课后要求可引导学生谈谈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中学生感受了文言文语言精练,句式简短,30个字就完整讲述了一个故事。又如学习了《守株待兔》,可引导学生交流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学生在交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自我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梳脉络,配神情。小学生学习文言文遵循初读感知———细读品悟———诵读升华的基本步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14篇文言文中的12篇(除《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都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课后都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学生学的是文言文,要求是用白话文讲述故事,那在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将故事的脉络梳理清晰。虽然所选文言故事很简短,但同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这是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的要点。当然,脉络只是提供了学生表述的基本框架,要将故事讲得生动,使人物形象丰满,就得引导学生讲述时配以恰到好处的神情及肢体语言。如讲述《与戴嵩画牛》故事时,牧童拍手大笑的形象展现是少不了神情动作的。

3.4拓———紧密型训练

1.剧本表演。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们结合富有儿童情趣的文言文,和学生一起将之改编成课本剧,组织并启发他们来演一演,有条件的还配上相应的服饰,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在《两小儿辩日》《学弈》课本剧表演中,学生演的是故事,拓展提升的则是表达、思维乃至品德等综合素养。

2.集体诵读。文言文教学的拓展训练也应因文而异。《少年中国说》(节选)这样的文言文最适合组织学生集体诵读表演了。语段的组合,角色的分配,服饰的辅助,课后所要求的“正确、流利,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的要求在这样的集体诵读表演中得到完美体现。

4结束语

总之,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依托文本特质和小学生认知特点,明确、细化并构建学段教学目标,以读为线,以趣为引,以思为桨,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之窗,感受经典之作的情趣美、简约美、哲思美,以受到文化和精神的熏陶,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莫燕恩.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3.

[2]掌健.统编教材文言文解读视角及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