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5
/ 2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

周蕾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545900

【摘要】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 和日龄>3d两组,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本病日龄3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d组换血0例,丙种球蛋白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d组缩短。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关键词】ABO 溶血病;诊治;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ABO溶血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胎儿接受了母体同族免疫抗体而引起的[1]。母体在异种抗原的刺激下,产生了针对该抗原的免疫抗体,进而经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且因为胎儿对抗体存在免疫敏感性,使得新生儿出现ABO溶血病。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发病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产生贫血、伴有黄疸、心力衰竭和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永久性听力障碍等残疾,因此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极为重要[2]。本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共收治此病86例通过比日龄3d以内和日龄3d以上诊治的悬殊结果总结验,吸取教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在本院出64例,门诊收治22例;男39例,女47例;早产儿15,足月儿53例,过期产18例,胎龄最小者30周;出生体重<1500g8例,~2500g12例,~4000g49,>4000g17例。入院日龄≤24h 15例,~72h 32,~7d 31例,>7d 8例;龄3d以内人院47例,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nubin,TSB )220.6~256.5μmol/L 15 例,256.6 ~342.0μmol/L 20例,>342.0μmol/L 12例;日龄>3d入院者39例,TSB 220.6~256.5μmol/L 11例,256.6 ~342.0μmol/L 18,> 342.0μmol/L 10例。伴贫血23例,其中轻中度血19例;产前0型血孕妇IgG抗A (B )效价检测22,效价≥1:128者16例,占72.7%。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性别和血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根据出生后是否进行早期溶血试验检查,将其分为日龄≤3d组和日龄>3d组,≤3d组47例,日龄>3d组39例,其中64例患儿为本院产科收治新生儿,经溶血试验检查确定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立即入住病房接受治疗。22例患儿为没有经过早期检查,发病后来门诊就医,并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观察组和对照组应及时给予患儿光疗,并结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光疗过程中光疗箱箱温30~33℃,患儿安放在箱中央,上方距灯管35cm,以便于护理操作,每隔2~4h翻身1次。光疗过程中用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动态监测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统计日龄3d以内和3d以上患儿治疗后胆红素下降变化、住院时间、光疗次数和血红蛋白值等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TSB、Hb及黄疸消退时间的比较治疗前两组TS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36,P>0.05 )。日龄≤3d 组治疗后24及48h TSBHb、黄疸消退时间与日龄>3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1 两组治疗后 TSB 、H b 及黄疸消退时间的比较x±s)

                      TSB(μmol/L)                    Hb(g/L)黄疸消退

时间(d)

组别例数治疗后24h     治疗后48h        治疗后24h   治疗后48h

日龄≤3d   47   225.43±33.20   195.14±30.47     126±22.3    138±24.7        6.5±1.6

日龄>3d    39   287.52±43.25   236.31±40.73     103±18.8    117±20.6        9.7±2.7

t值5.23             4.76             3.82        3.45             6.49

P值<0.01            <0.01             <0.05       <0.05            <0.01

2 .2 两组换血、丙种球蛋白应用与否及住院时间等转归比日龄≤3d组换血0例,丙种球蛋白1.0g/(kg.d)连用2d 15例,连续24h光疗2~3 次25 例,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日龄>3d组换血0例,丙种球蛋白1.0g/(kg·d)连用2d 23例连续24h光2~3次32例,住院时间(9.3±2.8 )d,可疑发生胆红素脑病2例,均为日龄≥7 d入院诊治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早”是关键,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防止新生儿发生重症黄疸,减少换血的可能性。临床观察到新生儿A B O 溶血病相当一部分黄疸出现时间在日龄2~3d,与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时有重叠,有报道[3]425例本病患儿中376例(88.9%)在出生后36h以内出现皮肤黄染,故仅仅注重黄疸出现时间而疏于观察黄疸上升速度等指标,可能导致此病诊断延迟。有研究表明,本病48h后患儿已发生溶血,黄疸程度往往较重,按传统的方法,待患儿出现黄疸再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往往已在出生2~3d后,若能尽早(3d内)诊断并采取光疗,辅以碱化尿液和服用肝酶诱导剂等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减少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或换血,且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日龄3d以内即开始治疗和3d以上才治疗的两组患儿,TSB 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d组无换血,丙种球蛋白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缩短。从而说明本病诊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光疗,新生儿早期黄疸尤其是出生后6h以内出现黄疸者、其母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死产史,或其前胎有新生儿早期黄疸尤其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史者以及血清胆红素上升迅速者,均应列为重点监护对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日3~7d黄疸仍处于上升阶段,此时1~2d内TSB仍可能大幅迅猛增加,切不可掉以轻心,一些重症黄疸需要换血的往往是日龄7d左右患儿,主要原因是未予重视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光疗以很好控制每天胆红素上升的幅度,降低TSB 的峰值,使TSB 被控制在换血水平以下。我们体会连续24h光疗12h间歇光疗效果好,考虑可能与胆红素产生过多、处在上升阶段和国产光疗灯管的光照强度较弱有关。丙种球蛋白可通过阻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使吞噬细胞不能破坏致敏红细胞,从而阻断溶血并使血浆中IgG迅速提高,加快血型抗体在体内的清除,可使大部分患儿避免换血。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能迅速阻断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越早给予,疗效越好,其与光疗和输注白蛋白相结合,有效且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薇,陈自励.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83-384.

[2]朱红艳,金华,杨庆莉,杨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医学检验, 2014,4(2):151-152.

[3] 蔡家平.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 ,22(2):186 —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