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3

中韩建交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杨云飞

吉林财经大学

摘要

2022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韩国是中国外交进程里的重要国家之一,两个国家同属东亚文化圈。在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韩两国也在不断深化外交的等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的交流都有着显著的进步。三十年来,中韩两国的外交进程也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不同阶段,面对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本篇文章主要梳理自中韩两国建交这三十年以来外交关系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为中韩两国下一步的外交发展提供借鉴,以期两国关系能够更加深入发展。中韩两国的外交历史主要可以分为正式建交、初步发展、快速发展、磨合期以及逐渐改善五个阶段,并以三十年为一个节点,向着更加紧密友好的关系不断前进。

关键词:中国、韩国、中韩建交、东北亚经济

正式建交:1992

1992年对于中韩两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1992年的8月24日,中韩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其实,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东北亚的局势就出现了新的变化。冷战开始后,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韩国与美日结成同盟,中朝关系等众多原因都导致中国与韩国的交流较为困难。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转暖,使韩国看见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这给了韩国加强与中国交流的契机。推动中韩两国关系转变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

政治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国家利益为处理国际关系与发展国际交往的最主要标准。这一变化令中国寻求到了更多的国际合作。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开始逐渐转变原有的外交政策。1988年,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推行“北方政策”,宣布韩国将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与各国友好交往。这意味着韩国将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在中韩两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指日可待。

经济上,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韩国的经济飞速增长,跻身“亚洲四小龙”后,韩国也在继续发掘新的贸易伙伴。中国作为拥有辽阔领土与广阔市场的海上邻国,韩国自然希望能够与其发展贸易关系。此时,中国也已经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国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七十年代,韩国以香港为突破口,开始了与中国的贸易。但是,想要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就需要尽快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才能够根据国际规则开展规模更大的经济贸易。因此,对于中韩两国来说,建立外交关系是必然的选择。

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中韩两国终于在1992年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深刻改善了中韩的关系,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打破西方国家在各方面的封锁,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

初步发展:1993-2004

中韩两国外交关系在前十年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在这短短的十年里,两国关系迅速达到了过往从未有过的顶峰。在这十年里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并签订了多条条约与规定。这些条约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经济、外贸、司法等多个方面,填补了两国外交关系之间原有的缺口,有助于两国关系在未来更加有效、快速地发展。

第二,200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周年,中韩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交流有着显著的增加。这一年两国国家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亚洲议会和平协会上进行了深入友好地交流,就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其他重要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在此之前,中韩两国的关系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个友好的高峰期,1995年,江泽民主席对韩国进行了正式的国事访问。两国均表示彼此是亲密的近邻与友好的合作伙伴,这为中韩两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确定了框架。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中韩两国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上文已经提到,为了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发展,与中国建立和谐友好的外交关系对于韩国来说是必然的。在外交关系建立十年后,从1992年到2001年,中韩两国贸易额从50.3亿美元增加到了359.1亿美元,年增幅度达到24.4%,这在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相比都是十分罕见的。投资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韩国对华的投资水平不断提高,覆盖的范围从房地产至第三产业,覆盖地区也从东南沿海逐渐向内陆发展。文化交流由政府主导向民间自发转变,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范围的文化交流关系。中韩两国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并且持续向好,这些都说明与韩国发展外交关系是十分必要与正确的。在这建交的第一个十年里,中韩两国都交出了较为优秀的答卷。

快速发展:2005-2015

在2005年与2008年之间,中韩两国领导人相继访问对方的国家,并且在访问期间与对方国家领导人举行多次会晤,达成了多项友好协议。尤其在2008年,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来到中国四川慰问汶川地震的受灾群众,成为了首位亲赴灾区的外国国家元首。这让中国人民对韩国政府的印象逐渐向好。李明博总统的这场访问也让

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政治层面上,中韩两国之间关系变得更加牢固。

两国关系步入蜜月期的标志性事件则为:2015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这让朴槿惠成为了首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韩国总统。反法西斯战争作为上世纪重要的世界事件之一,中国与韩国作为受害国,同时也作为战胜国,在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稳定的国际关系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战争是残酷又无情的,和平来之不易,因此更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中韩两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表率。在建交二十周年里,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中韩两国都给出了优秀的答卷。在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更是得以落实,经济自由贸易区为两国的经贸交流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平台,同时带动人文、投资等不同方面的合作。为后续的友好关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磨合期:2016年

然而,国际关系总是复杂多变的,即便中韩两国在建交前二十年建设了友好的关系,但依旧不能避免出现摩擦与分歧。在政治上,美韩依旧是盟友关系,美国的介入让中韩两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这份不确定最终在2016年爆发。

2016年7月8日,美韩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让与韩国距离如此之近的中国感到了不安。东北亚地区原本就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从冷战结束到“萨德”入韩,让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一直受到实际性挑战。朝鲜核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而朝韩对峙、美朝对峙问题又相继叠加并出现了恶性循环的迹象。虽然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并参加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但其成效甚微。而此时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必将更加刺激朝鲜的神经,导致朝核问题走向更大的困境,加剧中国面临的地区安全问题。这不仅让中国政府担忧,自与韩国建交后,中韩两国关系发展迅速,这让美国担忧并采取行动,美国明显不希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过好,从而导致自己无法继续介入东亚局势。“萨德”反导系统的出现成为中韩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一个转折点,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次事件上表达了强烈不满与反对,但依旧没有阻止美韩同盟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应对美韩的这一举动,中国不得不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一项即为“限韩令”。这是中国广电总局针对韩国艺人在华活动进行限制的举措,虽没有明说,但人们很容易将这一举措与近期的国际局势联系在一起。建交二十多年以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愈发深入,该政策无疑会打击到韩国的文化产业。因此,中国与韩国的国家关系开始陷入磨合期。两国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维护好本国利益,并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成为了两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

逐步改善2017年-2022年

在经历了灰暗的2016年后,两国关系迎来了新的转机。2017年的10月,时任韩国外交部部长康京就萨德反导系统接受韩国国会的质询。在质询中,他再次表示韩国虽然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但不会加入美国的反导体系。这样的回答给韩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吃下了定心丸。这表明韩国并不受美国随意处置,美国想要经由韩国插手东亚局势是不可行的。这场质询为中韩两国的关系改善创造了条件。中韩两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上,因此,只要在萨德问题上进一步沟通并达成共识,中韩两国关系就可以回到正轨。

两个月后,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并前往位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这场访问来得及时有效,文在寅将韩国的建国历史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了中韩两国友好关系历史渊源悠久、牢不可破的意味,是对改善当前两国关系的暗示。

面对韩国的友好交流,中国自然报以相应回应。在2019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受邀出席在首尔举办的韩国“友好人士“午餐会,并在会议期间发表主旨演讲,主张通过友好沟通的方式在萨德问题上达成共识,加强沟通,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2021年,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成立,这一组织旨在借助中韩建交三十周年的契机,规划两国未来发展方向,为两国政府建言献策。

但我们依旧不能因为目前取得的成绩便掉以轻心,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在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之际,尹锡悦上任成为新任韩国总统,在上任之初,他就提出“希望重建韩美同盟关系”。这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萨德”反导系统像是部署在中韩关系之间的定时炸弹,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回顾两国之间的关系,中韩关系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结语

三十年来,中韩两国一直重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在加强交流上做出了不同的努力。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合作国,韩国的发展离不来中国的支持与协助。而对于中国来说,韩国是其重要的邻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很深入的交流,中国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韩国的助力。面对局势日渐复杂、国际合作愈发紧密的国际社会,中韩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追求合作共赢,承担起维护半岛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责任担当。

回顾中韩建交的这三十年,其中发生了摩擦,但更多的是彼此尊重与友好合作。展望未来,中韩关系仍有较大改善的空间。对于韩国来说,以国家利益为中心,逐渐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控制,加强与邻国的对话,增加互信,以正确的方式维护地区安全,实现半岛和平是其首要目标。西方国家依旧在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上的优势推行其霸权主义,这将损害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唯有互相帮助,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求同存异,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一直是中韩两国交流的方针,相信在未来,中韩两国能够更加深入地发展国家关系,实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光范,李春虎.中韩建交十周年:回顾与展望[J].国际观察,2002(06):6-9.

[2]白永瑞.中韩建交25年是成功的吗?——从历史的角度看中韩建交25周年的成果与课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2):5-14+139.DOI:10.16154/j.cnki.cn22-1025/c.2018.02.001.

[3] 常凯文,靳新雨,赖怡虹,韩兆元.中韩建交后的文学交流探析[J].中国市场,2016(02):200-201.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200.

[4]林汝佳.简述1992年中韩建交的原因[J].才智,2018(04):215.

[5]车在福.韩中建交二十一年——论充实、拓展韩中关系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J].当代韩国,2014(01):33-41.

[6]李熙玉.韩中建交二十周年及今后韩国对华政策的方向[J].当代韩国,2012(03):17-26.

[7]廖生智.“萨德”入韩与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困境”的加剧及应对[J].东疆学刊,2017,34(03):101-106.DOI:10.19410/j.cnki.cn22-5016/c.2017.03.017.

杨云飞(工作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杨云飞(2000.12),男 汉族 安徽淮南人,本科在读,从事中韩关系研究,东北亚经济研究,韩国文化文学研究

毕业院校: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