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单  深嗅名著香——以五下”快乐读书吧”为例,谈阅读单在整本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2

巧用阅读单  深嗅名著香——以五下”快乐读书吧”为例,谈阅读单在整本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李春莲 ,龚智欢

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516001

【内容提要】

在整本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在学生有丰富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单,用这种可视化阅读工具为学生搭起整本书阅读的支架,指导学生阅读,可以使思维显性化。既能检查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又能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探究故事、人物等元素,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整本古典名著阅读   阅读单  阅读策略

一、提出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推荐学生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四大名著并不算陌生,不少学生从幼时就开始在绘本中接触其中耳熟能详的故事。现在老师的推荐或要求下,大部分学生都读过整本书。然而“读过”仅仅是碎片知识的浅表记忆:知道鲁智深面圆身大、鼻直口方、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提禅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读过”又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谑谈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林冲绰号“豹子头”,刘姥姥进大观园很有趣……然而“读过”却是“读懂”的基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生读过的基础上,有效运用“阅读单”,就可借助经典名著这块厚实的土壤,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整本古典名著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

二、概念界定

本文所讨论的“阅读单”,是指在整本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也有人把阅读单叫作助读单、导读单、阅读探究单等,它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使用的助读工具。它既是一种助读工具,也能体现一种教学策略。

三、实践运用

阅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人格建构与文化建构,学生自身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根本目的。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整本书的过程需要线性思维,梳理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需要发散思维,由一个人物或事物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或事物;需要辩证思维,探究内容间的对立与统一。运用不同形式的“阅读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就能实现发展与提升。

结合本班学生整体阅读现状,下面以五下“快乐读书吧”为例,探讨阅读单在整本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化繁为简,提纲挈领,让名著活起来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近百年的历史巨变。书中风起云涌的群雄争霸的故事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在学生通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运用“时间轴”和“山形图”两种阅读单,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引导孩子挖掘经典情节的妙处,感悟家国情怀,荣辱是非。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如:

1.曲线图:整本书故事的“脉络线”

任务:通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后,请找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个大事件,串联起近百年的三国历史,让孩子建立起整体的知识网络。

阅读单作业展示:

3155de416dbc7cb69130b0bcd3494fb

2.山形图:单个故事情节的“显形器”

任务:细读“赤壁之战”相关回目(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回)的内容,关注故事里的转折,厘清事件发展的过程,完成下列“山形图”,感受故事情节的精妙之处。

阅读单作业展示: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0901113841/output_1.jpgoutput_1

观察此“山形图”还可以做以下发散思维训练:

(1)哪些谋士和战将是保证赤壁之战取得胜利的大功臣?(从故事情节延伸到人物形象的品评。)

(2)从“山形图”中找理由,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兵败的原因。(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精彩的故事总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我们可以借助曲线图或山形图这样的阅读单梳理故事情节,理出故事线索,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感受故事的叙事节奏。这样的阅读单可以现出故事的“形”,学生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图,很容易明白“原来故事是有变化的,故事是有快慢节奏的。”

(二)品读人物,感受“立体角色”,体会原著精神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水浒传》里有鲜明各异的梁山好汉;《三国演义》里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西游记》里有象征不同阶层的师徒四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中人物都是立体多面并有显著变化的。抓住人物的变化或者说矛盾面,引导孩子发现小说中人物的变化和多面性。当孩子们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时,其实就在研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学生通读四大名著后,运用不同形式的阅读单教孩子品读人物,感受其内心,既可以学习名家刻画人物的方法,又能领会原著所传达的精神。如:

1.人物关系图:梳理人物关系的地图

任务:

请结合书中内容,以东吴霸主孙权为中心,梳理人物关系,填写下列图表。

阅读单作业展示:

e8b89e5110c08a38979e464aa5a48ed

长篇小说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等。通读整本书之后,可以从整本书内容出发梳理人物关系,也可以上图为例,围绕一个重要人物进行梳理。在弄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人物故事,可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2.T形图:“立体角色”的“显微镜”

任务: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以一个反派的形象出现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是对他最典型的评价。身在三国乱世中的曹操被认为是“奸雄”,即使如此,也无法掩盖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光芒。在书中,曹操的特点体现出了两面性——缺点很明显,有点也很闪亮。请用一组组反义词来概括曹操的形象,分别写在“T形图”的左右两边。

阅读单作业展示: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0906153217/output_1.jpgoutput_1

在长篇小说中,重要的人物都像曹操一样,会在不同年纪、环境或特定情形下,展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性格或形象。这种“立体角色”往往是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具有特殊内涵的重要人物。“T形图”就如同显微镜,将人物的复杂面展示得一清二楚。

3.韦恩图:比较异同的“放大镜”

任务:

结合《西游记》中“尺魔三希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内容,对比“三变、三打、三责”,提炼关键信息,填写下列韦恩图。

此阅读单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在“三变、三打、三责”中的表现的异同展示得一览无余。同时,对比韦恩图中不同人物前后的表现,还可以更容易提炼同一人物的核心品质及其与其他品质的关系。

阅读单作业展示:

    83a5078c540f10eca993e0c169b45ea

四、使用原则

(一)宁缺毋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阅读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使用过于频繁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反而适得其反。

(二)有的放矢:阅读单应在学生有丰富的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学生阅读的起点在哪里,阅读单的支架就从哪里开始搭起,不能拔高要求。在整本书阅读的重难点处,围绕一个问题设计阅读单即可,不能泛泛而用。

(三)锦上添花:阅读单的形式要设计得新颖、有趣些,要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索的动力,相当给整本书阅读锦上添花。

五、结语

在古典名著阅读的各个阶段,运用形式多样的阅读单,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阅读,能使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读得更有趣、深入,方法更得当。不仅能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质量,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吴欣歆

《走向理性与清明》                                余党绪课题证书编号:2021hzkt052

课题名称:《巧用“快乐读书吧”开展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