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教学唱响小学体育课堂主旋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让游戏教学唱响小学体育课堂主旋律

魏宇超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  713600

摘要:现阶段,如何实现课堂减负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与风采,借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法

“学中做”、“做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是其主要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游戏与体育相结合,让学生以游戏体验为主又穿插知识讲解势必能够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让游戏教学唱响小学体育课堂主旋律。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意义分析

  1.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小学生对参与群体活动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懒散少动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因,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受文化课的“挤压”,学生普遍感到焦虑无心参与体育锻炼。运用游戏教学法,教师不仅可以实现课堂减负,而且还能使运动变得轻松愉悦。例如,为了提升低年级学生肢体动作的敏捷性以及增强跑的耐力。教师可以借助《套圈赛跑》游戏完成教学。教师准备40cm塑料圈若干以及小红旗以及录音磁带。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讲解游戏规则,然后进行分组游戏。要求参赛学生在教师指令下,迅速跑到指定地点,将塑料圈从头套到脚脱出后,手持小红旗返回出发地,交给同组下一名同学,重复上述内容。看哪一组用时最少。类似这样的游戏活动打破了常规教学,非常受学生欢迎。

  1. 能锻炼和培养学生团队竞争合作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生活实践,因此对竞争与合作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而体育游戏恰恰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心心相印》游戏中,教师要求每组2名同学背部夹一篮球,在规定路线内绕折线走,用时最少的组获胜。为了能够取胜,既要求学生肢体运用要协调,而且还要达成某种心理默契。看似简单的体育游戏,其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对于参与者的团结协作能力是一种小小的挑战。

  1. 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身体潜能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是“主角“。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答疑解惑“,但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运动的小学生而言未免有些枯燥乏味。而通过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将舞蹈、音乐、绘画等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身体潜能。例如,在《江湖追盗》游戏中,教师可让不同学生饰演武林侠士与江湖盗贼角色,并给二人若干纸质飞镖,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侠士能够令盗贼身中三镖,即侠士胜。反之,盗贼胜。在设定场景中,有浮桥、有弯道、有障碍物,因此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跑、跳、投等多种身体潜能。

二、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创编原则

  1. 全体性原则

体育游戏活动要面向全体,要考虑到不同体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编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切身感受游戏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面向全体,兼顾差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真正落实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的课程理念。

  1. 锻炼性原则

体育游戏活动的创编要与教学大纲相吻合。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能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要求他们掌握各种跳跃的动作以及把握肢体的协调性;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田径以及球类的一些运动技巧,进一步发展跑、跳、投的力量,逐步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1. 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对游戏活动是十分感兴趣的。在创编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设置游戏的难度梯度,加强游戏的故事性和竞争性。如在《胜进败退》游戏创编中,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以蛙跳和猜拳为主要游戏内容,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通过蛙跳跳向彼此对方起点,当对方成员相遇时通过猜拳决定继续前进还是返回原地,最后以先到达对方的队为获胜方。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趣味性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在创编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牢牢树立安全原则。如果游戏需要借助器材或道具,那么应避免采用带有棱角的。如果带有竞争性质的,也要避免学生因激烈对抗产生肌肉拉伤;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场所、设施、环境等因素。

三、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成功实施

  1. 课前准备

1.1热身活动;借助慢跑,蛙跳、体操等方式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处于充分放松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肌肉、肌腱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且也能加快心脏的博动,促进血液循环,为后续的游戏活动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

1.2器材(道具)准备;包括活动所需的各种球类、绳类、鞍马、球拍,服装、道具音乐等。

1.3心理准备;体育活动前,教师要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大致环节和分工任务,在心理上对游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1. 课中参与

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创编者、组织者,指导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既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又要鼓励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动作给予指导,要强化游戏的规则,要凸显团队的配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个人或小组要及时表扬。

  1.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在游戏教学后,教师要反思情景设置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才能从不同视角审视课堂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精彩的游戏体验。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以更加愉悦的尽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林晋生.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05):61-62

[2]陶亮.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 2021(02):128-130

[3]方伟.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J].安徽教育科研. 2022(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