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实施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实施方法分析

张姝莹

青海省西宁市光华中学  810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指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学习任务组中还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组。由此可见,国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表达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一系列学习内在的逻辑方法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掌握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可以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一旦证明这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可行、可用,这将会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质的飞跃和里程碑似的发展,所以它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教学实施方法

引言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反,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因此思辨性阅读的培养非常重要。目前,高中语文试卷阅读能力的考察相对稳定,重点是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教学与考试脱钩严重,教学效率低迷。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逻辑素养还是提高教学的质量,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种阅读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方法,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思辨性阅读不同于传统的趣味阅读。顾名思义,趣味阅读是一种以追求阅读兴趣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获得兴趣的满足或情感的释放。在这一阅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比理性思维更为重要,对阅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考虑较少。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需要深度参与思维,注重阅读有效性和合理性的阅读模式。文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化。

2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意义

(1)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获取学科知识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目标,而理性思维能力不仅是我们需要提高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掌握学科知识是我们学习的最基本内容,掌握知识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知识,才能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我们所做的学习、交流和能力训练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理解更多,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并灵活运用。理性思维能力可以使我们的知识获取更加灵活和深入,打开我们固有的思维,促进学习。(2)学生个人修养教育。首先,个人修养在行业中的定义一直是模糊而不固定的,但某种共识更倾向于说它是一种习惯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使个人思维更加活跃和独特,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像前一章那样,使这种逻辑思维更加固定,帮助我们理解和学习更多,理性思考。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惯,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习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形成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有区别,既互不相同,又各具特色。

3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实施方法

3.1 引导学生质疑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或课文发生分歧时,大多数学生不会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课堂上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没有想法,课堂就会出现沉默或混乱。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以问题激发思维,以问题引导学习。在教授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文中向学生抛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果学生沉默寡言,没有思想,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以重振学生的思辨活力。如果学生表达的观点与大多数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并给予赞扬。在随后的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思维的目的。此外,教师应注意对课文主题的分析,在阅读的各个主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思辨色彩,深入挖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多学生在各方面的成就,让学生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3.2 鼓励课堂讨论

至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应用中的关键点,如何保持学生在思维操作中尤为关键。具体来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高中生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往往无法很好地进行怀疑和论证。即使他们最终提出了阅读结论,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并在此基础上大胆表达,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先秦基本经时,有些学生可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有些学生的思想可能是西化的,这导致他们在看待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辩论,然后让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在舞台上表达他们小组的观点,这样每个学习小组的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吸收他人观点的优点得出最终的推测结论。此外,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确保学生能够融入到文本中,在多角度对话的基础上深入文本的本质,更好地提问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为学生去创设情境,让自己成为阅读文本中的一分子,与文本更好地对话,此时无论对文本的阅读还是结论的论证,均会显得比较容易,可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3.3 设置主题任务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任务为中心,学生围绕任务阅读和掌握技能。在阅读教学之前,应告知学生要阅读的书目,学生应围绕设定的任务阅读书目,以达到阅读整本书的目的。建议学生阅读正统文学或经典作品,建立自己的阅读基线,即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选择经典。虽然它需要很多单位时间,但时间成本和收入相对较高。在阅读经典之后,学生们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做出要求:“以专项命题为基础,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古往今来比较热点的话题和方向,要求学生探讨与鉴赏、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梳理思维和学习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主要是围绕”思辨“这个话题。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也是书面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辨乐趣,提高思维活跃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是师生共同解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受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这很容易导致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时,应善于多方面引导学生,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争辩,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表达,以此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桂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智慧,2021(07).

[2] 王丽.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0(30).

[3] 刘淑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