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吴凤环

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育科学研究室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开展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正值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极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影响,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学生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规范,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点任务,教师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契机,开展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教育;策略

只有帮助学生学习并了解法律知识,才能够使其知法、守法、用法,成为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能够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帮助学生在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建立良好的法治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意义出发,进一步探索具体实践策略,以期寻求突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意义

初中是学生思想观念养成的黄金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所接触信息的渠道随之增多,海量信息中夹杂着不良资源,难免会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消极影响[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涵盖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其思想认知的有效途径。治法、懂法、守法、爱法、敬法是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品质,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滋养下推动其自身法治意识的健全以及法律素养的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形式,组织法治辩论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模式,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极有可能消磨其学习积极性。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过于枯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丰富课堂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在课堂中交流对法律知识的个人看法以及感悟,通过法治辩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在交互中迸发灵感的火花,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2]

以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邀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列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给出: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回答。接下来,为帮助学生明确法治建设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转换教学角色,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为题目在班级内开展辩论活动,邀请学生充当“小讲师”,搜集资料论证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纠纷的标尺这一重要概念。

通过法治辩论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法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二)开展多样活动,夯实法治知识

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利用多样丰富的游戏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以七年级下册《法律伴我们成长》课题为例,本课包含“法律为我们护航”以及“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两部分的内容。法律看似遥远但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巧妙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在“法律为我们护航”内容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环节: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你独自走在路上周围没有一个人,前方有一位倒地不起的老爷爷,你看到他后立马上前搀扶,但是此时他却说是你撞了他,此时你该(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法治知识进行解答,回答正确后获得下一关卡钥匙并继续向前前进。

通过此类真实且富有法律知识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对法治产生全新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法治意识的形成。

(三)建立合作小组,推动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所大力倡导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通过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的方式,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交流,自主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深入掌握法治知识[3]

以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课题为例,结合本章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结成小组,并为大家提供这样一则案例: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孕妇上了公交车,嘴里大声嚷嚷着能不能有人给我让个座位。而坐在一边的小学生刘刚刚想起身,却被孕妇发现,并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1.让座是公民应尽的权利与义务吗?

2.孕妇辱骂刘刚是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3.小学生刘刚有不让座的权利吗?

4.如果当时你也在公交车上,你会做些什么?

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各组成员开展了激烈的交流与讨论。这样贴合实际的真实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探究欲望,在合作交流中班级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大家都对法治知识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至此,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生活实际,形成法治信仰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倘若脱离生活实际开展法治教育,难以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对此,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导入相关,进而帮助学生真实感受法律,深入生活感受法律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以八年级上册《做守法公民》课题为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引入西方国家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数据,指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比逐年递增。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青少年犯罪短片,并引导学生在观看短片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部分学生表示观看后自己的内心觉得十分不安、法律是严格的任何想要侵犯法律权益的行为都将会受到制裁。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导入:1.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向刘某等人出售野生动物,经法院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2.小刘未经过他人同意将艺术照片展出,对顾客造成了极大的伤害。3.朱某在学校操场上捡到一块手表,但是当失主找来时他拒不归还。案例呈现后,教师邀请学生谈一谈上述案例中哪些是违法行为,并触犯了什么法律,在良好的讨论氛围中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在真实生活案例的导入下,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是教师需要探索的永恒课题。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法律的重要作用,形成法治信仰,对法律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国新.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导学,2020(S1):12-13.

[2]夏冰清.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6):146-150.

[3]樊社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