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胡小泉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段,活动是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情,构建活动化课堂,在活动过程中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讨论、游戏、制作、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展开教学。

  关键词:学生中心   活动化课堂

一、构建活动化课堂的意义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把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1.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学习,更多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构建活动化课堂,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道德认知。

二、构建活动化课堂的策略

 (一)以教材作为载体,促活动扎实进行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其中之一就是独到的学习活动设计。

编者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教材,单元是学习活动指向的问题域。正文是学习活动的有机构成,栏目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例如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教材围绕绿色环保生活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范例。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范例。在教学中朱老师出示书第46页的两幅情境图,第一幅图是小林随手捡起了路边的香蕉皮,和爸爸一起把它送进垃圾箱。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原来爱护环境的小动作就是环保。第二幅图是小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他吃完后给爸爸妈妈看,碗里一点儿饭也没剩。原来节约不浪费也是环保。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对环境的爱护”和对“资源的节约”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交流自己切实可行的环保做法:爱护花草树木,不放鞭炮,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种树等爱护环境的行为都是环保!节约水,节约电,不浪费纸这样的行为就是环保。二年级的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限,通过教材范例并结合具体生活事例实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二)打通课内外链接,让活动真实有效

统编教材将生活事件教学化,有时是一个情景的呈现,有时是一个活动的设计,有现实的生活,有过去的经验。有正面的生活事件,也有反面的生活事件。我们要发挥生活事件的多样功能,使生活事件与教学活动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教室里的儿童的生活。虽然教材通过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学生建构生活的教学目的,但是儿童生活的建构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生活才是学生最好的教材;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

1呈现生活事例,调动生活经验

在寻找环保小搭档这一活动中,老师展示了自己拍的校园学生乱扔垃圾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垃圾多,捡不完,(可以拿扫把扫用夹子夹)一次性纸杯多。(引导学生使用水壶,水壶就是我们的环保小搭档。)帮助学生建立物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接着引领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拓宽寻找环保搭档的角度。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身边的环保搭档。我觉得__________是______的环保搭档因为________。还有什么可以成为我们的环保搭档呢?猜盲盒,找搭档活动,老师从美化环境、使用绿色节能用品、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环保行为等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使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环保搭档。环保搭档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

(2)课前活动,助力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前活动能帮助我们寻找学情和目标的落差,打破学生的认识盲区,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从而让学习在课堂上进一步发生。慧眼看交通这一课的课前,我们可以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分主题搜集交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课上再进行分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现象入手,如父母上下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感受如何。爷爷奶奶对家附近的交通状况怎么看的,他们对此有什么担忧等,再拓展到现在报纸、杂志、网络上搜集资料。这样,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认识到交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在互动中学习

《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教师创设周末野餐情境,周末马上就要到了,赶紧带上你的环保小搭档和小伙伴们一起野餐吧!让学生小组合作:在野餐时你会带上哪些环保小搭档,保护环境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六人小组讨论起自己要带的环保搭档,并将环保小搭档画在纸上,再贴在学习单上。然后再进行全班展示。教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评价与追问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环保小搭档,在彼此的互动中相互学习,将学习成果与生活感受融合,深化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4)生活情景剧,

在活动中感受

《慧眼看交通》一课,在感受堵车问题时,教师出示以下情景剧要求:1 .上班快迟到的小李想超车,一路开S路线,发生交通事故。2小强一边开车一边刷手机,导致汽车追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小组讨论、互演互评,真切地感受堵车带来的问题。远离了我们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只是空谈道理。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把道德与法治课变为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我们要在活动经历中让学生去感悟,促进学生真实的表达、精彩的表现引导孩子们去感悟生活与生活的摩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儿童的精彩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三)引导生成性体验,深化活动内容。

鲁洁教授认为,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静态的人性改造,而是对生活的建构和改变。

例如《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学校、社区一直以来在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作为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之一,和本课有高度的相关性。本课学习就可以与学校、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进行整合,可以形成学校、社区、课堂三合一的教育合力。

把听他人说体验转为自己参与获得体验,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在亲历中实现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认识、再反思、再修正、再建构,如此才能产生真实的道德体验,扎根内心的道德情感。

结语:

打开课本就要打开儿童的生活世界。活动性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我们教师要努力构建活动化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钊.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J].新课程研究,2020.

[2]罗桂英.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微思考[J].科学咨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