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

赵丹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体能训练是大学体育教学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针对大学生体质测试不达标、体能素质下滑的现实情况,论文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旨在为大学生体能素质的改善和体能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体能素质是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衡量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体能素质由特定的生理特征和后天的训练而形成的综合身体能力。体能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令人担忧。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在逐年下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探索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应贯彻政府制定的体育发展政策,摒弃“重专业、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促进体育地位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强体育工作检查,确保学生能得到正常的体育教育。同时,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完善体育教学工作体系,提高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给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带来了制约。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项目,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高校应重视基础体育教学。通过基础体育锻炼,为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确保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丰富教师的体能训练手段,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素养的培养方法和内容还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及时反馈学生训练后的感受。基于此,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不断更新自己的训练方法,重视学生的疲劳恢复程度反馈,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从训练方法、训练、实施、反馈等方面,到课后身体素质训练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此外,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学校应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安排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定期对体育专业人员进行体育训练,请给予指导,使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训练水平和知识结构,作出更多的指导和引导体育教师的体育训练水平。

三、开展科学专业的体能专项训练课程

针对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较浅的问题,高校可以将体育训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开展专项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生理负荷的限制,学生可能会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无法继续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高校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专项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同时,要学习体育专业知识,避免在后续的体育锻炼中遇到危险。同时,教师要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四、增加体育游戏,强化体能教学趣味性

大学生大多喜欢追求新鲜和刺激,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新鲜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创造性地设计灵活、多样、生动的体育游戏,如场地、时间等,以保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式的好奇心。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不同和各方面条件的不同,适当选择不同水平、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体育锻炼活动。适当穿插体育竞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适当的锻炼自己,让不同锻炼水平的学生同时参与到训练之中。

五、增强体育教育影响力,提升学生参与度

虽然大多数高校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都应达到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但与体育活动分离,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控制较多,大学生的活动难以有效控制。因此,高校应提高体育教育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由于大学生基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给予学生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健康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他们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高校应首先提高体育教学的影响力和兴趣,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或游戏吸引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兴趣,在竞赛中体验体育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高校可以在体育活动之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建立校园健身俱乐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首先,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上要尽量满足学生进行趣味锻炼的要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活动场所的灵活性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其次,建立校园体育健身俱乐部,对俱乐部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活动机制,以课堂体育活动为基础,实现课内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愉快的健身环境进行体育锻炼;再次,要对高校针对体能测试的管理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能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全面提升,也可以将大学生体能成功率纳入教师的评价机制,从而在一旁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六、适当增加体育教育经费,优化场地器材

根据高校的发展,高校要及时加大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做好体育设施建设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它为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使学生有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环境和条件。

教学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在良好的教学设施上会感到自由和快乐,学生在较差的教学设施上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学校应该把解决场地设备缺乏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学校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引进有利于体育锻炼的辅助设备,并及时维护现有的场地设施。

参考文献

[1]刘翀.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155-157.

[2]陶燕.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体育风尚,2019(07):135.

[3]杨梦岐.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5):163-164.

[4]徐丽.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95-97.

[5]尹文芳.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03.

[6]李国杨.高校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67-68.

[7]李元伟.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2):110-111.

[8] 陈补林.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能训练的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4):111-112.

[9] 彭中东.高校大学生体能教学问题及对策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19,121.

[10]黎力榕.体育游戏在大学生体能发展中的应用[J].才智,201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