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影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之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影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之策略研究

林伊飞

成都文理学院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大论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当前影视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着笔于课程思政的背景,分析影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意义,以此为基础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质,并寻找到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此做为抓手探索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影视艺术教育;思政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程思政背景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大论述。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阐述。这对于我国高校各学科建设形成同频共振、协力同心具有重大意义。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二、影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意义

高校在实施影视艺术专业教育时,需强化其思政教育功能,主动探索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价值,使学生认识到艺术、道德为人类生命本源,并在二者内涵统一性的探寻中,重新定义影视艺术教育及思政教育。具体来说,在影视艺术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从审美、艺术角度,诠释人类成长中自由、和善等特质,使学生充分感知生命,领悟生命价值。在影视艺术发展历程中,一些艺术家在艺术审美追求时,认为艺术为自足本体,可不受外界事物约束。但其实,人属于社会、生物层面中的个体,与外界事物脱节则难以满足人类深层渴求。因此,高校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价值,将道德作为审美前提。另外,在当前时期,社会环境中娱乐化、功利化倾向问题突出,容易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部分极端行为,从而导致艺术审美功能、艺术教育功能丧失,难以让学生在艺术滋养中升华其人格、道德观念、价值观。因此高校需基于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与个体成长智慧、健全人格转化打好基础。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都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且悟性较强,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较快的接受新事物,同时他们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是学生中活跃和进步的群体。并且他们还具有明显的情感化、个性化、自由化特质,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盲目行事。他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较为散漫和随意,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艺术类专业采用的是大班授课,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很难掌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艺术类专业课程相互结合的切入点和理论并没有达成共识,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各自为政。甚至艺术类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着较大的认知误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不重要,只要学生不犯大的错误,专业技能过关就可以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由于专业教师的这种偏见导致艺术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深。

四、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机制构建不全。在学校不够重视,相关职能部门无动于衷或分工不明确的状况下,大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推动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密切融合、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导致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明显脱节,少数高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机制但实效性不强,有的是仅仅流于形式而并非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由于机制构建不全,所以难以实现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密切融合。

2、融合效果不佳。当前大多高校执行“大思政”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理念普遍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只教书不育人”“重艺术素养轻思想政治素养”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高校虽然在开展影视艺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掺入了一些思政元素,但也仅仅停留在原发层面,大多是源于基本的道德品行观念,并没有对影视艺术作品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更缺乏对思政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所以学生很难在接受影视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政治思想的升华,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融合的实际效果并不佳。

3、师资素养不高。高校影视艺术专任教师大多仅精通于自己所执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艺术技能,普遍存在思政理论知识匮乏的现象,所以他们对思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方法不多。在对学生实施影视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提高与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有机结合,有的影视艺术教师甚至不具备在对学生实施影视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在从事具体教学工作时还会出现手忙脚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五、影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1、影视艺术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中,应当融入影视艺术类专业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融入个人利益与国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融入艺术审美、职业道德和人性善良教育,让他们拥有真善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融入城市和地方影视艺术发展的文化教育,并以此作为影视艺术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桥梁和路径。

2、发挥影视艺术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受学生尊重,师生关系比较密切,他们能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因而专业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自身观念,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其做人做事的道理。

3、影视艺术类专业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影视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平台,进行影视艺术专业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由此达到双赢。一方面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提供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豪感,感受到传播正能量的愉悦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奉献精神,由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外出学校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依托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范围,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三种课程的圈层建设[J]. 张燕.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20(03)

[2]新文科背景下的电影学科建设创新思考[J]. 孙立军.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20(03)

[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张廷,杨永杰.美与时代(中),2019(10).作者简介:林伊飞,(1987年1月—),成都文理学院,女,汉族,籍贯 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样刊收件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万科魅力之城三期30栋801,林伊飞,177612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