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运用结构化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双减”背景下运用结构化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王智珍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三八亭小学 4220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落地,减负增质,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核心素养成了核心话题。“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落实减负增质,转变备课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情境、活动设计上下对应,分类清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备课效果和质量,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课堂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结构化思维;减负增质

引言: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落实减负增质,转变备课观念,优化课堂设计尤为重要。古语有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新课标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结构化思维”这一理念进行备课设计,让备课变得轻松高效。

所谓结构化思维又称为框架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将一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清晰化。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教学的总目标放在最上端,根据基础目标、关键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来精准定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又确定相对应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积极参入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上下对应,分类清晰。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更加简洁精炼,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有条理,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元,教学效果更加高效。下面我将结合实践中的课例浅谈运用结构化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统整资源,精准定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观念意识,要求教师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碎片化、零散化的诟病。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课堂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统整单元主题、语文要素、教材、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资源,进行梳理提炼,从而精准定标。例如我在设计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时,我结合单元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课后习题“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以及交流平台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从而确定这一课的大目标是“聚焦盛典、重温岁月、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再根据大目标确定本课的基础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场景。关键目标为: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盛典;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素养目标为:读写结合,学习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活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在课程实施中也强调:“教师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情境中去,将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并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实减负增质。我在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备课设计时,常根据大目标来创设一个大情境,以大情境为主轴,带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探究。如在《父爱之舟》一课中,我围绕“抓细节、悟真情”这一大目标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吴冠中先生要举行以“父爱”为题的画展,在《父爱之舟》中描写的八个场景里,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场景的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大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兴趣浓厚,为了完成情境任务,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品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在追问中感悟真情,理解主题。

三、对应目标,设计活动。

活动是课堂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园地。新课标理念下倡导的备课关键是要从设计“教”转向设计“学”,以实践活动驱动有效学习,将学习时间和锻炼机会还给每一个学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达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的“双减”预期。崔允漷教授也提出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就是要从“书中学”转向“做中学”,变教师“教书”为学生“做事”,让学生人人想做事、个个会做事、事事都做成。

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备课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每一个目标下都设计了相对应的学生实践活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从而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被激发,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

我在设计《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根据“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探秘动物城,练习表达”这两个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对应的两个有趣的语文活动:

活动一:小蝌蚪游啊游找妈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游来游去创意模仿,在读读、演演的过程中,了解小蝌蚪发育成小青蛙的变化过程,提升朗读、提取关键信息等语文素养。

活动二:我是小导游。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整理动物资料,一起来说说“有趣的动物”是如何生长的,并交流:到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些什么?学习礼貌提问、搜集信息、清楚表达,产生探索动物世界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巧搭支架,助推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将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去攀登,由粗浅一步步向着深入迈进,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掌握,深入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估摸学生学情,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设置合适的教学支架,助推学生成长。我在设计《我的心儿怦怦跳》这一习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寻找心跳事件”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设置了图文支架,借助多媒体出示“登上领奖台时,我激动得心儿怦怦跳;晚上独自在家,我害怕得心儿怦怦跳;当众表演节目,我紧张得心儿怦怦跳;参加百米比赛,我又紧张又兴奋,心儿怦怦跳”的图文,随着支架的出示,为学生很好地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纷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心跳事件。在聚焦“心跳一刻”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讲清楚事情的主要经过和当时的感受,我又搭建了“心跳图”这一支架,借助心跳图的动态演示和学习单,让学生掌握将事情经过和感受说清楚的方法。整个课堂,学生在支架的助推下,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结语: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支架搭设上下对应,分类清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备课效果和质量,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课堂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让“双减”减中有加,减中有增,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张广慧.“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路径探析.教育学,2022-07.

[3]陈惠璇.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路径探究.教育学,2022-04.

[4]徐永宁.激发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金钥匙[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1):34.

[5]夏倩莹.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深层学习的“支点”.时代教育,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