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分析

梁书勤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第三十五小学校  037000

摘要:为了响应新教改的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积极地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者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教育融合

小学阶段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对教育内容和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考虑数学学科对学生学习的难度,不断对教学的模式内容进行调整。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寻找数学学科和劳动教育融合的途径和切入点,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应用现状

1.1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则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课堂气氛也会十分地积极、活跃。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则会在心底产生抗拒的心理,课堂教学气氛也会十分地死板沉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忽视,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地渗透数学教育,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背离,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低,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是以教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也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灵活性比较差。另外,教师只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生活的引导,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效果不理想。

1.3对教学过程缺乏重视

要将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围绕着考试展开教学活动,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比较少,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2.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劳动教育渗透

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如果想要使我国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就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不断践行劳动教育,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和劳动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劳动的美德,可以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提高自己的劳动品质,逐渐把自己也锻炼成一个具有较高劳动能力的人,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做劳动的小能手,从学习数学开始,不断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学习之中,在数学教育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的美。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此课的教学当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谈起物体和图形每一位学生都不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以及图形,随处可见,就比如说我们所做的教室就属于一个空间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或者是对身边一些物体的了解,来增强自己的空间方位感,然后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操场进行观察,看一看在我们的校园里都有哪些立体图形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通过观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以及感想,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可以学到知识就是一种良好的体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学校的花坛,分别把该物体的上下左右几个面都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体验,并能够观察到该物体的美景,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从而获得一种劳动上的意识。这样一来,就通过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了劳动之美,也更好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

2.2合理创设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适应社会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辛苦和不易。只有学生真正亲身实践之后,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借助自己的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要不断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具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意识。动手意识符合劳动教育和劳动理念的基本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小学生对于分类是比较有兴趣的,而且在分裂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例如,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积木,而且也会培养自己整理房间和整理自己的书包衣物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拍自己房间的照片。照片一共分为两组,一组是收拾之前的照片,一组是自己动手收拾完成之后的图片。然后上传到家长群里教师对这些照片进行制作和修改,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教育的过程中灌输一些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实物图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劳动的意识。接着将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3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所以对于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无法通过脑袋一想就可以很快的得出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数一数与乘法》中有关于儿童乐园的内容,在教材中有关于一个儿童乐园的图片,然后有许多人在玩,然后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有多少人坐小火车?教师为学生讲解完这部分内容的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带领学生来到一个当地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去数一数在一些娱乐设施中可以坐多少人,最后把这些数字汇报给教师,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有很好的学习,学生在跑来跑去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劳动的形式,所以学生可以在跑来跑去的形式下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意识到数学还可以这样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劳动教育知识那种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简单的思维观念进行渗透,应该真正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概念,将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点滴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维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J].环球慈善,2020(9):1.

[2]李丽,鲁晓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