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

罗丽粉

身份证号:452724199510290024

摘要: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正是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每天都会就一件事反复进行,不知不觉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为习惯。如果老师没能将这一关键期抓好抓牢,就会忽视对幼儿的行为指导以及调整,那么极易造成幼儿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以及习惯。一旦养成这些不好的习惯,要想将其纠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这个关键期抓好抓牢,通过培育幼儿的行为以及习惯,可促使幼儿的发展更为全面。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学前教育阶段培育幼儿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阶段;培育;幼儿行为习惯

引言

在幼儿进入小学之前,他们往往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引导,这样能够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综合能力与品质,从而为更好地进入小学乃至终身发展提供基础。加强学前教育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落实,全面涵盖知识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思想教育、能力培养、道德教育、品格培养等,才能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1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概述

幼儿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尚未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和习惯,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发展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讲解式教育,从具体的行为和习惯层面进行教育,能够以较为直观、简单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幼儿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要求,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良好的实践性。总体来看,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主要覆盖了品德、生活、卫生以及学习等方面,有助于幼儿正常发育和茁壮成长,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获得健康心理与高尚品格。

2学前教育阶段培育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们所重视起来,与此同时,社会也对幼儿的教育重视起来了,并且为幼儿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此大环境之下,所有的家长都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将孩子培育得愈发出色,基于此,文化以及艺术的教育格外受幼儿家长的关注。但是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要接受良好的文化以及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塑造出良好的品格以及行为与习惯,在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使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德与才同时兼备的杰出型人才。因此,在学前阶段培育幼儿的行为与习惯是可以同时满足社会以及家长的。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在幼儿的教学之中也倡导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要逐步将目光放到培育幼儿的行为以及习惯上,当幼儿具备了正确的行为以及习惯时,才会树立起正确认知以及学习观念。幼儿的学前阶段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只有在这个时期培育幼儿的行为以及习惯,才能够使幼儿在不远的未来可以比较好融入于社会之中,幼儿也能快乐与健康地长大,这样的教育理念也是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相一致[1]

3学前教育阶段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3.1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

首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为幼儿创设出优质的园内环境,优质的教育环境能确保幼儿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并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优质的环境也能带给幼儿特殊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园内环境进行创设时,就能在幼儿园的室内外的墙壁上绘制一些壁画。比如,就以“我们的约定”为环创的主题,可以和幼儿约定以下几点,请排好队进入园内餐厅,先拿好餐盘,再去选食物、在选取食物的时候,请用餐盘装好、请安静文明用餐、用完餐后要将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净,并在每条约定下面都要配以相应的图片。幼儿通过对这些约定的观看后可以图片中的行为习惯进行简单地模仿,也可为幼儿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幼儿在参与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的之中逐渐培育行为习惯。教师可为幼儿创设情境活动,如和幼儿一起球类运动时,此时就可为幼儿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蚂蚁是如何搬运过冬的粮食的呢?”,并创设出蚂蚁搬运粮食时所要经过的路线,将幼儿想要参与游戏的兴趣激发出来,当幼儿的兴致被充分调动时,再向幼儿说明游戏的规则,两个人不能直接用手合夹一个求向前走,通过创设此情境,能培养幼儿将困难克服的精神以及增强与同伴间合作意识[2]

3.2制定合理规范

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涉及的内容极多,不可能一股脑儿地要求幼儿在短时间内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了避免出现“狗熊掰苞谷”的情况,教师需要制定明确而合理的规范,对幼儿具体的行为标准进行要求。在明确规范的指导下,可以让幼儿始终对自身行为加以注意,同时为幼儿间的相互提醒、相互约束、相互监督提供支持,让幼儿能够在约束行为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时,教师则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行为规范》等为基础,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以及社会时代发展情况,动态化地对具体行为规范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尤其要重点突出幼儿在新时期应当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并针对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约束,充分发挥规范制度的价值与作用。

3.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只有打好“新手村”的基础,以后才会一帆风顺,所以,要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格外注意培养幼儿们的自理能力。例如,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的东西更为可贵;还可以教给孩子们如何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吃饭等等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牢记这些小事,同时老师也要适当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尝试;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自理的意识,幼儿学会独立发展也是他一生中必须要跨过的坎,要告诉孩子“自己可以做就要自己做”这样的独立意识,避免将幼儿的独立意识萌芽放在“温室”的庇佑下,萌芽是需要阳光的,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3]

3.4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

由于幼儿在自制力方面表现得不够理想,在平时生活中难以避免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倘若未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时地纠正,幼儿就会觉得自身的行为是正确的。例如,多数幼儿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在一些场合就会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形;有的幼儿看到别人手上有自己的喜欢的物品就会抢,如果别人不肯给就会大发脾气;还有的一些幼儿在吃饭时必须要看电视,否则不吃饭等。虽然,多数家长们觉得幼儿这些行为表现得较为正常,但是家长决不能秉承然姑息的态度,否则就会助长幼儿这些不良的行为,他们就会觉得只要自己哭闹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就要加强对上述行为的干预,当幼儿们在日常行为中出现一丝不良的“苗头”,教师就应立即纠正他们的行为,避免幼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便能促使幼儿们生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可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所有方面,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幼儿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引导。

参考文献

[1]杨世珍.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44.

[2]张惠超.探析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J].中华辞赋,2019(05):211-212.

[3]吴彤彤.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要点分析[J].现代交际,2019(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