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多元化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多元化评价

韩璐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63000

摘要:新课标的提出展现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制定多元化的科学课程评价标准与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纵观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工作,在评价主体、评价目标等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三方面分别阐述了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多元化评价的方法与策略,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多元化评价

引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师应以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科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内容,通过评价主体的变化,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与学生,与其共同构建灵活、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工作中,通常是以授课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这一情况导致评价工作较为简单、片面,难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应注重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对学生科学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客观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全面发展。

(一)教师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不代表完全摒弃教师评价这一环节,教师是开展科学教学的主导者与实施者,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依靠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熟知,给予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最准确的,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 [2]。因此,教师应适当降低自身评价主体的占比,给予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一定的存在空间,以此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指的是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成果作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明确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从而发扬自身存在的优势,改善科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科学课程的好方法。

(三)学生互评

科学科目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内容较多,这一过程给予了学生互相评价的机会。况且,小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特点的使然,对其他学生的评价极为敏感,教师应充分利用以上情况,构建学生互评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习水平进步以及科学素养的发展。

(四)家长评价

    作为学生的主要监护人,家长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了解最为全面,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在校监护人,应与学生家长积极建立联系,向家长讲解参与科学课程的评价意义,传授家长相应的评价方法,实现科学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评价目标多元化

教师要想确保科学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成功构建,应事先明确评价目标,而后再进行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制定,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评价目标是决定评价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1]

(一)对知识技能的评价

科学课程中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息息相关,比如植物的生长周期、种植方法以及种植过程的变化。因此,对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是最基础的评价目标,也是必然存在的评价目标。

(二)对探究活动的评价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科学课程具有动手操作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相关的操作与实验。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垃圾”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类型的实验,生活中的哪些垃圾可以自然降解,哪些不会;通过对班级一天垃圾的总量进行分析,算出每一位学生每天大约会制造多少的生活垃圾。等到学生将此类探究活动的调查结果全部上交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学生是否提出有关于垃圾处理的其他建议,又或是学生能否通过调查结果对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展开重视。

(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无论哪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在传授学生一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由此可见,科学课程的评价目标必须包含此类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或探究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是否强烈,当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时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对其他学生给出的意见是否虚心接受,改善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评价环节多元化

传统的科学课程评价往往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而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环节的制定,将评价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促使学生对自身每一阶段的学习程度产生清楚的认知,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方式或方向存在的误区,适当进行调节。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学习水平高低不一是正常的情况,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差异表示尊重与理解,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的权利,促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长处,实现术业有专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过程评价

顾名思义,过程评价即是对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此阶段设立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解决现有问题,对自身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树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确保评价工作能够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透过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反思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以此确保过程评价环节设立的有效性。

(二)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指在完成一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体评价。在开展此阶段的评价时,应将过程评价中的内容与之结合,构建全面的科学课程评价体系,以此确保总结评价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打破以往评价模式的桎梏,构建完整的、系统化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评价主体进行改变,对评价目标进行明确,对评价方式不断创新,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以此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彩龄.小学科学课程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006(018):96-98.

[2]毕古丽·恰力亚孜旦.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教学方式的探讨[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0(12):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