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探初中数学课堂中解题答疑的有效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巧探初中数学课堂中解题答疑的有效方略

颜天伦

福建省 晋江市毓英中学

邮编:362251

摘要:初中数学在教学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锻炼头脑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在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面对问题可以很好地反思和研究。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多刷题,不仅方便老师看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反馈给老师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理解程度,方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本文主要针对解题答疑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实践措施展开说明,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答疑;学习方法;有效方略

引言:解题是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定理,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演算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应用方法。答疑是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作为引路人进行回答,解开学生的不解,可谓是“传道受业解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方便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解题答疑情况,需要老师利用起来,丰富教学形式。

一、初中数学对学生解题答疑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课本上的知识点复杂而新颖,对于学生来讲,记忆知识点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根据人类记忆曲线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周之后对新鲜的知识点就遗忘所剩无几,需要在学习以后一周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巩固。对于数学科目而言,除了传统死记硬背外,做题应用是记忆知识点的好办法。通过做题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范围。通过做题来理解书本上知识点也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习题之中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老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也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培养学生解题的逻辑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纠错能力

初中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另一部分原因是粗心大意导致的,如果只依靠老师发现问题,不仅会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还会使学生丧失寻找自身问题的机会。因此在初中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纠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存在的原因,纠正自己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在解题答疑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简单高效的答题,锻炼学生的拓展思维,寻找答案的最优解。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步骤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意识到还有更简单地做题方法。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解题答疑的有效方略

(一)以学生为本,解决问题疑问

解题答疑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发现学生问题所在,用理论知识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乏,秉承“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方针,比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一课中,在认识正负数以后,许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把“零”规划在正数范围内,这属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缺乏,需要老师强调关于正负数的定义,正数是以前学过的数,但是零除外,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基准。出题人将零写在题目中,是给学生挖的一个陷阱,考验学生对正负数定义的理解程度,需要学生仔细辨别。

(二)丰富题目类型,考验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老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不仅需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可以应对变化题型的问题,是否可以灵活地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一课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2,0)与y轴交于(0,4),且二次函数的顶点在(-2,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学生可以通过描点法和一元二次方程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了考验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老师可以改变题型: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于(4,0)与y轴交于(0,16),且二次函数的顶点在(4,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改变题干中数字的大小,变换学生的解题思路,防止学生固化思维、不懂变通,老师需要善用问题改变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避免总做同一题型没有进步的空间。

(三)合理设置小组,讨论问题难点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如果老师追着学生解答,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影响老师的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因此在班级中设计小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还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形成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除了在课下做题的时候同学之间需要交流,课上小组之间也可以根据课程难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在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小组之间可以共同探讨解决位置关系问题。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可以借助上节课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出下节课的内容,完成课程之间的衔接,再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什么情况下相离、什么情况下相切、什么情况下相交等。通过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学生之间拉开较大的学习差距。

(四)多做习题,巩固知识基础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数学需要背诵书写的地方较少,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方面较多,所以学生课下做题的数量决定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多刷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题类的多样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到一看题干就知道考验知识的重点,做到“眼熟”的程度。学生在刷题过程中,老师需要有选择性地对学生习题进行选择,避免课下时间紧张,学生无法完成大量的做题任务,增加学习压力。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中,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遇到大量类似“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或者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求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公式后遇到同题干的习题可以直接写出答案,没必要浪费时间写解题过程,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习题。教学过程中避免“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老师多选择一些新颖的提醒,培养学生做题的速度,提升解题思路。

(五)化归思想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在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第一时间选择逃避,等待老师先讲理论知识再做题,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数学不是割裂的,数学的每一课之间都有联系,学生要善用化归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不熟悉的问题,通过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尝试解答。比如学生遇到三角函数问题时,因为老师还没有讲过相关知识就选择了放弃,学生可以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来尝试解答,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多做一些相关但是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习题,启发学生的逻辑思考。

总结:

综上所述,解题答疑是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的教学手段,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通过改变题型、筛选习题、寻找重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做题的效率。在课堂中,老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探讨问题,加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并利用学生的思维衔接课程教学,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提问养成全方位辩证思维,实现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黎琼.巧探初中数学课堂中解题答疑的有效方略[J].理科爱好者,2022(04):78-80.

[2]陆中彪.浅探翻转课堂下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2):53-55.

[3]王海燕.刍议解题方法有效答疑高考数学解惑[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6(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