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周静玮 

临海市永丰镇中心校 浙江省台州市 317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不光要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和美术审美技巧,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探究基于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字: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

前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成为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美术审美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小学美术审美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会将教学重心放到理论知识和美术审美技巧上,却忽视了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小学美术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且较为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美术审美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创作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审美方面较为陌生,未能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一部分美术教师可能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引导,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未能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盲目地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受限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容易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些学校还没有配备独立的美术教室,国画、油画、版画、陶艺、剪纸、等课程内容无法很好的实现,种类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不强烈
此外,有些学校管理层的美育观念不强,对美术课重视不够,视其为可有可无的“课外兴趣”,美术课堂改为“自习课”,高年级、毕业班的美术课被砍掉、被占用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其次,目前中小学校学生普遍基数较大,美术教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的需求,许多的小学美术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未能体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时空方面,学生的美术创作会受到教学课时、课堂时间、创作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同时,单一的教学资源也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1]

二、基于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审美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其他应试学科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相对轻松,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学生本身会在这方面上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对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会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力的增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画自己》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美术创作。在课堂教学前期,教师利用拍摄软件向学生显示真实人物的卡通形象,讲述人物的主要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颜色配比以及可利用的材料发挥创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出现课堂上看课外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构建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以教学情境为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认真观察美术作品,加强审美能力,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以《船》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假设学生真实地处于大海场景里,联系广阔的海洋,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中与众不同的船。这样有利于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良好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因此在小学美术审美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的学生在日常美术课堂上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教师选择绘制什么类型的画,学生就会选择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绘画。这种模仿式绘画有利也有弊,通过模仿其他人的画作能够扩展视野,了解更多的绘画手法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但一味地模仿不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削弱了自身的创造意识。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外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春天的色彩》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以课外活动的形式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教学地点,将提前准备好的颜料水球和大的白色画布放置好,向学生展示颜料水球和白布的用法,让学生利用不同的色彩颜色绘制春天,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所以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的个性审美,发展创造性思维。小学美术教师不光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实践,同时还要尊重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培养个性化的审美能力,使得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以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泥玩具”为例,教师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制作一个泥玩具,以教材上的泥玩具实例图片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必拘泥于课本,大胆发挥创作,运用胶泥、颜料和画笔自由发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泥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利用事物的特点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如长着翅膀的小猫、穿着衣服的毛毛虫等。

(五)营造良好的创造性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类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性环境,才能做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清楚地认知美术课堂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对美术审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巧妙的课堂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性环境,如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学生的学生压力,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环境氛围影响下,学生的创作灵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使得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面对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出对美术作品的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加快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锡锋. 探微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J]. 知识窗(教师版),2022,(04):48-50.

[2]沈宛青.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J]. 读写算,2021,(3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