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刘军

山东省济阳县曲堤镇中学     

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学生的差异已日渐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少年儿童中约有1/2存在差异。人们往往把在学业上或品德上表现较差的学生被人们称为“差生”或“后进生”,只在学业上表现差的学生被称为“学困生”。也有非优等生、问题学生、弱势学生等称呼。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视这部分学生的差异,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求同存异,并在差异中不断丰富与拓展自己。

    关注学生差异  形成特色个性

关注学生差异,教师积极面对。这部分学生一般存在课前贪玩,自控能力特别差。常与同学打闹,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后不复习巩固,常常忘记作业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有爱心、诚心、恒心、信心、耐心,去面对他们。

承认学生差异,形成鲜明个性。首先是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其次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学生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目标,体验成功。首先分析现状,提出目标。在教学前,教师要把握学情,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的基础怎样?学生已学过哪些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跟后面的哪些内容有联系?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具体指导,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实现目标。 最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正确归因,增强信心。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要把精力集中到解开他们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他们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落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经过反复的良性暗示,改变已经定型的思维方式,认识自己的进步层次,再进行更深入的目标追求。让他们自己了解学习成绩转化的原因,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方式,进一步强化良性的暗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训练有素,延续成功课堂教学离不开训练,它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手段,更是让他们巩固成绩,提升信心的保证。有了一点成果后,我们要运用评价的杠杆及时肯定学生的成果,让他们的信心建立起来,使一些良性的暗示成为习惯,渐渐的戒除过去身上一些不良的暗示作用(包括自弃的思想与信念),向好的方向转变。

家校联合,促进有差异发展

中国有一句话古语:“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创新课堂,打破学习界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思维层面设计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思维层面设计问题。要打破学生运用知识的规范与非规范之间的界限,打破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的预设性与随机性的界限,打破学生对所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手段的“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界限,打破学习任务的课内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界限。

经常家访,加强家校联合。在家访中,要当着孩子的面,以表扬为主,主要是表扬最近的表现、进步,下一步努力地方向与目标,以激励孩子用更好的表现与成绩回报教师与家长。对于孩子的缺点尽量以你在哪一方面还要努力,或是如果你怎样同学们会更愿意与你交往等语言,既保留了学生的脸面,又使学生知道需要改进的细节。

教育家威尔指出:我们留给孩子们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的孩子。面对差异,学校要做到“细微之处投真情,撒向学生都是爱”。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发展特长,在缩小差异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尽可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