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探究

李勤英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学科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重阅读,轻写作”或“重写作,轻阅读”,任何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寻求阅读与写作的平衡,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将从阅读中获得的语言、表达方法应用到写作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探究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板块。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以提升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创新,开辟了新的语文阅读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教学策略,在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深化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又通过写作教学巩固阅读技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1合理利用教材,加强读写融合

教材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首要素材,是学生不断完善语文知识的基础。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发掘教材文本,有效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最基础的教材内容中有所收获。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发掘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专业教研人员经过探讨研究编撰而成,教师可以借助“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增添更多精彩。比如学生在进行“我的父亲母亲”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两篇课文进行写作指导。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艰苦,侧面说明了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与课文后半段买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动的描述,可以学会运用侧面描写进行烘托的写作技巧,使作文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对教材中例文的解读。例文对于学生开展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文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为例。本篇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详细地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注重对例文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参照模板,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2重视默读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默读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在习作单元开展“指向写作的阅读”,要重视用默读的方式,为学生明确要求,并提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实现“读”中有“思”,“思”中有“得”。以《爬天都峰》一课为例,围绕要素目标,可设计以下两个默读环节。环节一: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我”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先根据默读提示,独立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锻炼整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环节二: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我”爬山前的心理活动,爬山时是怎样做的,爬到山顶又是如何说的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过程中的重点部分,从“心里想的”“怎么做的”“如何说的”几个方面写清楚的方法,架起阅读通向习作的桥梁。

3以理解原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即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原文主旨内容,适当地对原文进行延伸。该练笔形式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中都有明显的“留白”。而“留白”就给学生“续写”“补写”练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留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深挖课内资源、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来进行“补充”或“续写”。学生可以对文中“简略”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也可以根据文章结尾处的“留白”展开“续写”,使文章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以此为契机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共同提升。例如,在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之后,很多学生会对桑娜产生疑问,如“桑娜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走后,他们将如何生活呢?他们要怎样才能将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呢?”这些疑问正是源自文章的“留白”,是学生展开“续写”的契机。因此,在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完成文章续写。又如,在学习了《枣核》一课后,文中写到小枣核在大闹了县衙后,大摇大摆地走了。这里也是文章的留白之处,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不免会猜想:“官兵会放过枣核吗?”“后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续写。再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后,学生明白了周瑜之所以要加害诸葛亮,主要是因为嫉妒他的才能。但是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计策后,却没有说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适当地展开想象,对这段内容进行“补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周瑜、诸葛亮性格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

4确定读写结合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与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前要全面了解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作文训练的要求,掌握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和写作要点。在确立了单元、单篇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结合本单元的写作主题,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一来有范本可读可仿、有方法可悟可学,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就会有兴趣、有动力,读写结合的目标就会得到有效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所选择的材料需要有针对性,能在阅读过程中引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能力特征,选择与他们理解能力相符的教学材料,同时注意阅读材料要具有可读性,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需要先对教材中必学的文章进行整理,带领学生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以后,才能进行课外的阅读延伸,或者是通过同类型的文章引出教材中的文章,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灵活运用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探索阅读与写作的关联,促进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进一步融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焦点越来越清晰,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落实“读写”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思容.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33):61-62.

[2]万明容.读写结合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2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