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I课程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I课程教学探索

王丹,吉燕宁,许德丽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下,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课程内容体系完善,优化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措施,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具体情况,进行园林专业的设计课程探索。本文基于服务辽宁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如何培养服务乡村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及如何将课程内容同服务乡村振兴进行融合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民办高校 乡村振兴

前言:

在十九大,针对"三农"的建设,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作为重大的决策部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这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乡镇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带来充足就业岗位以及课程研究的拓展思路,本课程借助沈阳市沈北新区立新村改革试点政策的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课程的探索和建设。

风景园林与规划设计I作为是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第一门正式的设计课,同时也是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了解庭院景观的功能、空间特点,掌握庭院景观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对庭院景观进行概要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庭院景观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庭院景观的规划设计手法。本文主要通过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I课程的教学工作,来梳理课程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办法等。做到有的放矢,完善本门课程同相关的前驱课程及后续课程的知识链条关系。再者,以“促就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课程内的实践环节,结合“七个一”工程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探索的背景

1、目前的该课程以传统庭院设计为设计题目开展课程。课程着重练习小尺度园林设计相关内容。目前的题目类型不能很好的适应我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再者,课程的题目不是真题,学生无法实地调研,对课程及庭院设计本身理解的不是特别好。宅基地同庭院在功能上有同质性,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宅基地的建设的社会价值将更大

2、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但设计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及针对不同的项目侧重角度等内容论述不多,基于这种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一般课堂上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记、画为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实践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大多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无益处。

二、课程探究

1、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基础设计理论和项目实际操作知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讲述设计原理、设计程序、设计要点等相关内容。项目的实际操作知识部分则以结合园林行业工程设计实践逻辑流程为主题,通过四大阶段:调研阶段、草图(一草、二草、三草)构思、正图文本、方案汇报完成课程及工程实践。

1.2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产教融合”的课程内容,以授课老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课程真题引入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置基础设计理论内容和项目实操知识内容两大模块。学生可在科研中能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强化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持续学习模式。

1.3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思政。同辽沈大地乡村景观建设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辽沈大地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课程建设将教学内容、服务乡村、乡村建设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融合。

2、教学方法多元化

以企业项目教学法为主体,结合案例分析法、数字化教学工具等在课程中的应用。学生设计实践环节以企业项目教学法为主,设计实践流程参照园林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学生在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可结合学校的实验设备及VR等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方案论证。在基础理论讲述中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引用适当的案例,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情况,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

3、全过程优化考核办法及评价体系

成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校内外专家为辅助的考核团队。强化过程评价,形成按课程的四个阶段为主考核体系,每个阶段的成果考核点都是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考核;每个阶段的考核由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组成,其中,最后的成果汇报会加入项目的建设单位的意见内容。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落实。

4教学团队

以往课堂教学都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体,本门课程以双师授课为主,引入企业教师共同走进课堂,企业教师经验丰富,学生们学习热情高,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更企业真实的行业。

三、初步探索小结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基于实际项目的课程建设,为其他设计课程建设提供思路,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乡镇产业学院课程建设积累经验,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提供进行探讨。在研究实验的基础上,课程的建设及教学过程中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增加乡村实地调研模块。

课程内容将持续针对沈阳周边的乡村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结合课程内容建设,让课程的建设真正落实到服务服务社会。此外,在课程体系结合乡村发展状况,引入各个乡村开放空间类型为教学内容载体,并逐步完善教学案例的应用。

2、教学方法多样及丰富教学模式。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逐步引入线上教学资源;结合当前较为成熟练高效教学方法,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情景教学等。

3、建立健全课程反馈机制。

结合我校的校企合作单位、企业调研、毕业生座谈等,建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的持续反馈并进行由针对性的课程动态调整更新。

4、加强课程群的建设,共同支撑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乡镇建设学院)乡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加强以本门课程为核心,强化课程群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体系;注重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5、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影响课程的进度或造成课堂内进度不统一,这为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对农村相关政策及现状发展情况理解不深,这样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在表现及汇报展示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I课程教学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初步探索中,仍旧存在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例如课程设计环节及课程的实施情况等等。

参考文献:

[1]朱雪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和思考:以《蔬菜栽培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13-114.

[2]成玉宁. 卓越设计师的培养途径探讨[J]. 中国园林,2015(5):8-11.

[3]刘骏.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J]. 中国园林,2009(11):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