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教育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浅谈审美教育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钟丽娜

云南大学

摘要: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艺术,是三大国粹之一。以线条、水墨为中国美术之基础,反映的是国画的基本艺术思想,在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十分宝贵的艺术理论。而中国画画家就是利用了这种艺术理论,在国画艺术表达中完整地表现出了对美的理解和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国画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其本身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色彩,自身带有更多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积淀。讲求的是来自人们自身修养与思想结合的韵味,更加注重画面的质感和绘画内容所带给人的思想引发出的共鸣,并碰撞出新的内心情感。绘画场景也多为花鸟走兽、山川河流等,并且这些风景都带有各自被赋予的特殊情感,这使国画相对于其他绘画方式更具有灵气和深意。

关键词:审美教育;国画教学;作用

国画在工具取材、主题内涵和形式技巧上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也十分讲究笔墨情趣和审美意象。以国画的表达内容,来确定画面的本质特征。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他曾在《美感与意象》一书中说道:“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通过研读他的作品才会领会到,中国画要表达的精神是深沉而静默的、是将无限自然、无尽的太空浑然融入,体合为一的景象。所揭示的自然境界是静的。顺着自然法则运转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画里的意境旷邈幽深,但是它所描绘的山川、人物、花卉、虫鱼等物象,无不饱含着气韵生动的生命力。宋画中的工笔花鸟最为精妙,勃莱克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表现出无限的生机,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寂静的结构,超越自然而又最贴近自然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一、审美趣味在国画教育之中的作用

艺术家的自我修养直接关系到创作灵感,所以艺术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笔量功力,同时还应注意审美方面的培养,所以重视艺术家自我修养,是国画的传统[1]。纵论创作作品评判的基本准则,首先、要看作品的整体结构,即画法是不是壮健气象,来龙去脉能否描绘清楚,以及如何做到健壮而不粗糙,细密百不纤弱等;第二,看笔墨格调、即不同于古代或并世的画师,又能在自身的独特格调中多有改变,抛开俗套,自成新貌;其三,要有气韵,所谓气韵就是说刻画的形象要有气度韵致,画面富有生命力。气韵常与画作者的人的品调一致,故古代讲人品既高,画品必须高。正义向上的力量能陶冶性格改变气氛,深深引导观众思维,让观赏者产生与绘画者一致或类似的情感共鸣。感受在作品中所呈现出超凡脱俗艺术境界和作品所蕴含的性格特征,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促进学生国画艺术鉴赏能力的良好培养,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教氛围,让学生在特定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国画艺术形成明确而系统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二、审美教育在国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技法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

在技法练习中,通过指、腕、肘、臂、身合理运动的之笔方法,笔锋的中、侧、顺、逆等种种笔法,以及对墨色浓、淡、干、湿、黑等种种练习后,让学生加深理解笔墨技法在绘画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刚与柔、润与枯、狂野笨拙与行云流水以及天人合一等令人神往的审美境界。使得学生明白中国画和书法都特别注重线条的表现能力,极力发挥线条本身的情感的表现性。这样在掌握理论知识时能够和实际融会贯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同时理论知识也可以引导着学生的绘画与实践[2]

(二)把实际教学场景安排在身边各个角落

例如:昆明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无论你是对自然忠诚的写实主义,或是抛开事物外在的意象派,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处心仪之地,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漫步翠湖,可领略坐落在昆明城中的这块碧玉之美。展眼滇池,辽阔的水面在绿树的簇拥下、在起伏的山峦间尽显清秀婀娜。身处石林,如在迷宫中逡巡,石痕交错,似乎又在书写一部大地的史书。每到此时,就可带学生去写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身边的美景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寻一处安静风景如画的地方,沉浸在自然中,感受光与影的变幻,树影婆娑,花朵摇曳,将那一刻的心情连同美景一同在纸上表达,让学生亲身感受景物的颜色、造型、生长规律等,使学生更加热爱国画,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

(三)学生学习应发挥创新精神

纵观整个美术史发展,有二个基本规律:一是不断创新整个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随着时间的进展是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例如,我国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对自己的老师齐白石十分敬重,对老师的艺术遣诣更是五体投地,对老师的作品心摹手追以效法其作品。当齐白石先生看到他这种情形以后,及时予以引导,告诫他说,学习别家长处,唯有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种。白石先生还告诉自己的学生说,自己原来取法于徐谓、朱聋、石涛、李鱓及吴昌硕诸家,在艺术探索中逐渐找到了自己,几十年才得其神。借鉴于大家的教学经验,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逐渐积累学习和体会国画的优良传统,有所创新才能自成一家。

(四)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需要和能力,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自由地表达出来。在国画学习中,积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大胆作画,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学习为古诗配画的课程,意在发展学生对水墨应用的意识,并同时感受古诗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古老的中国文学语言和古典绘画语言两种美术技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起强大的民族文化荣誉感并培养强大的文化自信。在作画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构思构图,兴趣盎然,真正给人以美的享受[3]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中国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适合于我国的人文沃土上生根开花,在立意、内容、技巧以及程式化的运用诸方面的优点,引导学生感受国画博大精深的同时,领悟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德、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程思洋. 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J]. 科学咨询,2021(4):258-259.

[2] 马倩倩. 国画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12):97-98.

[3] 钱海峰. 感知国画笔墨潜在的艺术审美特性--浅谈初中国画教学心得[J]. 美术教育研究,2016(1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