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

侯伟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514071

摘要:小学教育是作为现阶段国家教育的重要基础时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紧密相关。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教育发展的指南针,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更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贴近生活。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小学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为响应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只是思政试卷上的试题,而是真正成为一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素质教育学科。小学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

一、改革教学方式

小学生和年龄稍大一些的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不同。小学生的自我认知的观念尚未成熟还处于初期形成阶段。正因如此,小学教师就要更加重视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这样对各方面发育都不是很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更加高效的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小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之前的教学方式,要将德育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扎根与生活,将思想道德知识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1]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才可以更加方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认知,从而到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以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我们的好朋友”的教学为例子,如何和与他人相处结交朋友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和他人交朋友。以往的小学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是如何和陌生的同学打交道,从刚开始的普通同学到后来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朋友和如何与朋友和平友善相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有新的突破和进步。正因如此,小学教师要改变之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从课堂上转移到生活中,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在放学回去的路上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之下和一位陌生人主动说三到五句话,或者和一位陌生人一起完成一项必须由两人齐心协力才可以完成的游戏,再或者和一位陌生人结交成为朋友,最后在课堂对自己新结识的朋友进行描述,说明自己为什么能被他吸引和他说话并愿意和他交朋友自己又能和他做多久的朋友,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观察。以此类推,难度越高分数越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更加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朋友”朋友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对朋友的描述、学生对自己朋友的评价以及学生和朋友一起完成游戏的结果。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是否有一个比较正常的三观。

    二、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之前,小学教师的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逻辑思维能力本就不是很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2]。新课改之后,以核心素养为方向指导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则要求小学教师要完全抛弃之前的“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置,明确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3]。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教学为例子。如果小学教师只是对照书本上的描述开展教学,对书本上的我们当地的风俗进行描述,学生不仅对教师的讲解没有兴趣,还会觉得无趣。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之后,采用多种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考,让学生对我们当地的风俗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小学教师可以在“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时,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做新课导入,并询问学生对自己当地风俗的认识,当地的特殊风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体验一下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当地特色风俗。或者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生活中和学生甚至邀请学生家长一起来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小学道德与素质教育的趣味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班级人数较多,适合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越来越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正好符合这点要求[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等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小组中开展学习生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合理消费”的教学为例子。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特点布置不一样的任务,让各个小组在生活中完成教师设计的消费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量的采购任务,但是给他们适量的资金,让学生自己合理分配资金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完成任务或者无法完成任务的小组要进行相对应的惩罚。并让所有小组分享自己采购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如何消费,如何合理消费。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得到道德与法治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在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之后相互分享一下自己经验与体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尚不成熟,正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应该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实施小组合作等形式,并帮助小学生在这个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詹玉慧.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55):139-140.

[2]岑志琴.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21(10):22-23.

[3]童爱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178-180+184.

[4]张伟华.立德启智  立趣怡情: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20(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