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合作机制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幼儿园教师合作机制探索

李冬瑜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和平世家幼儿园  518100

摘要:在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教育行为将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成长,这也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传播。教师的合作意识是教师合作发生的重要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合作技能为教师合作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教师合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合作机制。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合作机制

引言

多学科发展视角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教育能力,更要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和道德素养,教师合作的内在机制体现在教师个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当教师具备了积极的合作意识,自主的合作才可能发生;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合作技能,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地运行。

1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理念理解过浅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已经从观念和内心上理解和接受了幼教观念,幼儿园教师普遍认识到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对幼儿的言行表示理解,对该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点、成长规律等表示接纳和尊重。但是有没有在实际教学中遵循以上原则还有待考证。

1.2时间分配意识弱

幼儿园教师的时间分配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中出现了以敷衍态度应对培训活动,专业实践的时间中则缺乏反思力,导致了难以提升,合作交流的时间中很少主动与同行互相学习,而产生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时间分配意识的不足,教师难以在时间中找到自我存在感,更多地是在机械地按照园所时间表来完成每日的流程,无法从教学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感[1]

1.3专业知识薄弱

教师在有关指南和纲要的指导下,参加过有关培训学习活动以后,充分掌握了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知如何运用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入理解专业的知识内容。

2幼儿园教师合作机制探索

2.1增强合作意识

第一,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主要是幼儿教师个体积极参与幼儿园各种事务的心理状态。它是合作行为的出发点,有了这种意识,才能使合作行为成为可能。参与意识主要体现为教师之间在合作时有内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目标,能积极主动地分担工作任务,并投身其中。

第二,情感意识

情感意识包含“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情感意识能强化其合作意识,并积累合作经验[2]

第三,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作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指人对于自身的主体位置、能力及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教师能明确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且积极进入合作状态;二教师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同事;三教师愿意主动向同事请教合作伙伴。

2.2构建人本化的管理机制

一些幼儿园中的教师管理采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信任教师的宽松考核机制,及发挥民主管理的原则、充分赋权于教师,这些管理方式为教师搭建了良好合作的支持机制。而管理归根结底为“人”的管理,尤其是当今社会,人才为最重要的组织资源。

2.3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近年来,国家持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无论是在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学前教育经费的分配越来越合理,充足的教育经费推动了教师群体的良性竞争。在专业发展中,教师不仅能够获得教学经验,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还能依靠良好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规划教学,使现有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服务[3]

2.4科学配置工作量

工作时间的配置主要反映着时间优先性中的权力关系,在幼儿园组织中,往往是由上级教育部门或是园所管理者为教师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而教师则是执行者,教师处于弱势的一方,即使幼儿园工作中所存在不合理工作任务,也需要去完成,教师的时间负担和压力随之增加。因此,对于管理部门和园所管理者所组织的培训活动或教研活动,也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分配权,对于部分培训活动可和教研活动可以采用教师自愿选择是否参与的形式,让教师依据自我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力求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只有给予教师一定的专业发展时间自由权[4]

2.5完善对话机制

“对话”通常是指“意义之流动”,即意义在个体之间或通过个体而流动,这种流动能够导致某些新的理解产生,在团体中形成某种“共享的意义”,作为保持群体或社会团结一致的粘合剂。个案园中组织规模较小,且具备多元化的对话平台,既有共同学习与交流讨论的平台,也有个人困惑答疑的机制等,形成密集地、流畅地沟通网络,教师在这些平台中经过交流、讨论,不断达成共识,促进了教师之间良好合作的开展。

2.6营造良好组织氛围

人的内部动力产生于发展的需要,但需要并不必然导致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产生最终取决于内在需要与周围工作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环境即指幼儿园组织氛围,它以一种无意识状态的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因此,激发教师合作的动力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

2.7培养良好合作技能

培养教师共情能力,以合作伙伴为自我成长的镜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其实质为人际间的交往。合作需要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教师当遇到合作冲突时,不急于争论是非对错,而应先共情合作伙伴的需要及情绪状态,包容与理解合作伙伴,从而增进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合作技能指在合作过程中运用经验进行合作的各种能力。合作技能可以说是合作意识的显性体现,是促进合作行为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将从教师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与他人共享的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来展开分析[5]

2.8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第一,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产生职业感情、实施职业行为的基础,正如人们所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职业道德意识的基本要求。对职业认识越深刻,就会越热爱本职工作,产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越强。第二,职业感情。职业感情包括幸福感、荣誉感和对学生的热爱。教师若具备强烈的职业感,就会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产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第三,职业行为。职业行为包括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勇于开拓。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忠于教育事业;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创新[6]

结束语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对幼儿人格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为了推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幼儿园教师的成长路径贴合时代特色,幼儿园要构建多学科的育人模式,完善教师合作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来建立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志强,邹平,冉兵,李著华,黄珀.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团队合作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906.

[2]胡中锋,曾土花.社会互依性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合作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2012(03):55-59.

[3]蔡迎旗,海鹰.自主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之需[J].学前教育研究,2016(3).

[4]刘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本属性、特殊性及其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3):37-39.

[5]裴淼,蔡畅,郭潇.文化回应性教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J].教师教育研究,2019(6):21-32.

[6]阳德华,杨梦秋.大数据时代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20(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