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数学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数学知识

易紫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中学  广西 防城港 538036

内容提要: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让每一个学生真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有了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关键词:生活  数学知识  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与其说是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给学生,还不如说是引导学生走人生活去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方法。如果把我们的数学课堂嫁接于生活这一参天大树上,让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能更好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数学知识。我这个数学老师是如何把生活带入我的数学课堂呢?

一、用生活情境,活跃数学课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增加一些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问题,多让学生探索,甚至可以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作为数学老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该尽量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例如在“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拿出一台事先准备好的天平秤,把一个糖果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同时放几个质量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老师就问学生:“谁能猜一猜糖果的质量的取值范围呢?”然后再问“你能用这种办法猜测一支粉笔的质量吗?”学生对这个情景熟悉而又易于理解,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法,将会变得轻而易举。事实证明,只有在老师精心创设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并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从而增长数学知识。

二、到生活实际中去,探讨数学课

教学活动1:测量旗杆高度。

学习了成比例的线段的基础知识后,我带学生到学校的旗台边,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只给你一卷米尺,在晴朗的日子里,你如何测出旗杆的高度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就思考、讨论或自己学习教材的例题。一些学生苦于“只给一卷米尺”,都想找一根标杆。这时,我进一步提问:“一定要立一根标杆才能解决问题吗?”。紧接着我说“不要。开始活动吧。”,学生走着、想着、讨论着,都想到了测算自己的身高和影长,使它与旗杆的高度和影长成比例,从而求出旗杆高度的办法。

教学活动2:设计例子求河宽

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有一道求池塘的题目,我利用讲台的两边位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怎样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根据是什么?C点的位置我还让一位同学站好,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想到A、B、C三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分别找出AC、BC的中点E、F,也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度量出中位线的长,池塘的宽就求出来了。直观的教学,生活的例子,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感兴趣,就会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活动3:水泵站选址设计

如图,要在河边修建一座水泵站,给同岸的王村A和陈庄B送水。问水泵站建在岸边的什么位置才能使所用的水管最少?

                        陈庄

                        B

王村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流

思考这个问题时,一些学生不知从何想起。有的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河岸相交于点C,C处建水泵站结果使水泵站到王村和陈庄的距离相等,但是不能使用水管最少;有的由A或B向岸边作垂线,垂足C处建水泵站,并说明理由是“垂线段最短”;还有的连接BA并延长,与河岸相交点C,C处建水泵站-------经过讨论、思考、学习,再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根据对称性质和“两点间线段最短”原理解决这一个选址设计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去探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的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同时,就是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牵着学生的手,正确引导每个学生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有的同学住的瓦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闸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家人的多少,老少等多种原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作出今后如何用水的决策。这样的数学课,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数学,尽量生活化

“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数学的愿望。可是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和渴望呢?作为数学老师,我认为,只有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上,以学生为本,数学联系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资源,使学生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有用的数学”。

如教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时。我在课堂上,分别让不同位置的两个学生拉一拉绳子,同时相应地把不同方向上拉直的“线”画在黑板上,并加以想象性启发,这样就能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

在教学“比较线段长短时”,我引用了两个同学比高矮的例子,通常用两种方式:一是这两个同学靠在一起比一比;二是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值进行比较。这两种方式就是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最有效的方式。第一种,把线段“靠”在一起,强调作图;第二种,强调测量出两条线段相对准确的长度。

实践生活中,要较好地判断两个人是否长得相像,往往让这两个人聚到一起,或者拿一个人的相片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否可以让两个三角形“聚”到一起?这样一想,就得到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思维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证明。每一节数学课堂的教学,多想想贴近生活的例子引领学生走入数学的世界,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会爱上你的数学课,会喜欢数学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是说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见长数学知识溶入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1、陶行知著。载 1930 年 3 月《乡村教师》第 9 期;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八、九年级数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