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陈蕾1 ,韦劲2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  重庆  408400  重庆市南川区中小学卫生保健监督管理所  重庆  408400

摘要: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厚德载物、居安思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仁者爱人、天人之学等文化精髓。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辨是非,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引言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以及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重点从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汉字教学、阅读教学方面着手,探究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1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求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备良好的品格与价值观,需要兼具精忠报国、乐于奉献、协同发展的美好品格。小学生性格纯真、富有活力,正处于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形成价值观的核心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文各类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仁爱思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在任何时期都不能被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需要代代传承下去。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洗礼,培养学生的民族性格,树立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下美好的种子,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全面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存在的问题

2.1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开展不足

汉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不同形式的字体记录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特点。然而,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汉字的教学过于注重对字表面的理解,而疏于对字的构造过程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启蒙。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向学生讲授字的构造原理及组成规律,尽管一些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开展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主要目的还是巩固汉字教学效果,并未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识字教学的发展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未达到理想效果。

2.2阅读教学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有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多为写景诗,其中古诗词中的语言美、韵律美都积累了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诗词内容缺乏过多的解读,特别是没有充分挖掘教材插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忽略了插图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导致学生忽略对古诗词的整体感悟,不能完全体会古诗词真正的魅力及其文化意蕴,不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3.1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表现如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月举办一次中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示范法、因材施教法、讲授法、参与法等营造浓厚的课堂文明礼仪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个人文明礼仪形象或者个人文明礼仪作品,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文明礼仪活动拍成视频或者拍照记录整理成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也可以是生生互评。最后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针对自身文明礼仪形象或者文明礼仪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3.2深挖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一定比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优美且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与爱国情怀等人文精神充分展示给学生,努力提升语文课程育人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友爱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精忠报国的宏大志向。

3.2加大语文课堂中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力度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古诗词教学、识字教学等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小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以“春”字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描绘春天的场景:万物复苏,小草发出了新芽,小燕子挥舞着翅膀,这就是魅力的春天,由此引出“春”字。接下来,再向学生讲授,在古时候,“春”是甲骨文,可写在兽骨上,经过时间的演变,就形成了“春”字的模样,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如同穿越历史隧道,充分感悟到上千年来汉字文化的演变。

3.4在阅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尽量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较高,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向他们推荐必读和选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例如,在吟诵《竹石》一诗时,让学生首先了解竹子坚韧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再向学生表述,作者是想通过写竹来表达在面对恶势力时的顽强抵抗、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不与黑暗势力狼狈为奸的铮铮铁骨,鼓励学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独立的品格,顽强的精神,不断奋发向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学生内心,为学生心灵成长指引方向。

3.5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现行语文教材以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急训”。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研活动相互研讨,系统、详细地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模块教学,以此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借助《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百家讲坛》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类节目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4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小学是价值观启蒙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课程内容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教材内容,丰富学习模式,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全面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项宏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文学教育(下),2021(5)

[2]邹静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2(14)